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乔新强)1月28日,在鲁山县熊背乡大麦王村的一片杨树林里,掀开一个由二拱构造、二层薄膜覆盖的羊肚菌棚,只见一大片白色的菌丝已基本覆盖了整个地垄,明眼可见长势不错。
“这片林地大概有5亩,按照羊肚菌目前的长势和价格,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净赚10万元不成问题。”今年73岁的李中山说。
李中山5年前开始种植羊肚菌,是鲁山县最早种植羊肚菌的菇农之一,目前是个有经验的菇农了。
“羊肚菌属于低温菌,一般从头年的11月底开始种,来年3月采摘完毕,适宜在林下种植。林地地租便宜,相对来说收益就高了,我们村的菇农大部分都是在林下种植羊肚菌的。”李中山说。
大麦王村地处沙河支流让河畔,辖区林区面积广,是省科技特派员、鲁山县菌菇界的土专家杨十一对口帮扶村。杨十一引种赤松茸和羊肚菌成功后最先在该村推广。由于这两种菌都属于低温菌,可以在北方落叶乔木的休眠期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且收益比较高,因此该村群众纷纷种植。
“我们村目前可以说是熊背乡种植赤松茸和羊肚菌面积最大的村,农户种植面积从三五亩到三五十亩,目前赤松茸种植户有10多家,总面积60多亩。羊肚菌种植户有30多家,总面积200多亩。这两种食用菌亩均效益都在2万元以上,我们村不少困难户都是通过种植这两种菌实现稳定脱贫增收的。”大麦王村党支部书记许海涛说。
另据许海涛介绍,大麦王村的赤松茸和羊肚菌除了卖部分鲜货外,大部分都是烘干后出售的。
“杨十一还成功引种了高温菌种--草菇,下一步我们会施行羊肚菌和草菇轮种模式,也会鼓励村民们更多地通过种植菌菇致富,争取把菌菇面积发展到400亩左右。”许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