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新乡小麦顺应市场多元化的育种力度,继续深入研究不同用途品种的科学栽培技术,为中原农谷建设添薪续力!
□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余晓建
几场雪过后,田野间的麦苗已经翠绿。牛新印小心地走在泥土湿软的麦田间,弯腰查看一番后笑了:“麦苗长得好着呢!”
2月6日,新乡县“农民育种家”牛新印带着记者再次走进他的小麦育种田,依旧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牛新印今年55岁,和小麦打了半辈子交道。2005年他育出新乡县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新原958”,又相继主持选育了2个国审小麦品种、6个省审小麦品种,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如今,由牛新印主持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已累计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达2000万亩,不仅为社会新增粮食8亿公斤,也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8亿元。
2023年,中原农谷建设阔步前行,新乡县是“一核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种繁育成为核心工作之一。深耕育种的牛新印也为自己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1月底,牛新印带了些小麦种质资源到海南试种,测试它们在完全陌生“逆境”中的性状表现,为自己暂时陷入“瓶颈”的育种之路寻求一些突破。
“从海南回来时把家里人‘气’得不行。”说完育种说生活,牛新印露出腼腆的笑容。原来,返程那天,牛新印没有按时到家,孩子们急得要打电话询问,却被牛新印的妻子拦下了:“别管他,铁定又去地里和公司了!”
果然,飞机落地返回新乡县,牛新印就立即去麦田里瞧正顽强“越冬”的小麦了。
牛新印成立的河南联邦种业公司,就挨着麦田。走进牛新印的总经理办公室,装修简单,办公桌上放着打着标签的一包包小麦种子,衣架上挂满了参加各种农业交流会的文件袋。临近春节又是农闲,牛新印还是天天守着公司和麦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心安。
为了这份“心安”,牛新印竭尽全力。除了走村入户指导种田,牛新印还在家里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农民朋友义务传授小麦科学管理技术,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涉及小麦种植面积超100万亩。
提起新愿望新打算,牛新印很明确:“不仅要加大新乡小麦顺应市场多元化的育种力度,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同用途品种的科学栽培技术,为中原农谷建设添薪续力!”
牛新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