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花农妙手催花柘城农民做钻石画“我是如何爱上种地的”他,这young过春节图片新闻“为草莓做一个新的标准体系”“我的新年目标是年出栏100多头,净挣七八万”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83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0

“我是如何爱上种地的”

--新农人张英杰的新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东辉通讯员付卫东葛立新

春节期间,种田大户张英杰仍然惦记着他的那片田地。2月16日,趁着阳光正好,他驱车到地头,仔细查看越冬种苗长势如何、还需要哪些护理,因为去冬以来的一次次寒潮让他的“种田经”经受着考验,也让他一次次牵挂在心。天气预报说,19日有一次寒潮到来,他站在地头与技术员商议该怎样科学应对。

37岁的张英杰,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在济源坡头镇毛岭村。站在村头的田埂上远眺,就能看到黄河水流淌而过。“尤其是四五月份,各种菜花次第绽放,蜜蜂蝴蝶翩翩飞来,人们在花丛中辛勤劳作,这一幅幅多彩的画面不知陶醉了多少游人!”龙年开启,张英杰收起美好记忆,在新春为一年计,记者跟随着走入了他的“种田世界”。

“与其硬撑着开店,不如去种地”

谈起种地,张英杰有说不完的话题。

“俺家20多年没种过地了,没承想大学毕业后,我却爱上了种地!”第一次见到张英杰,他就聊起了自己种地的缘由。

还在中学时,张英杰一家人都搬到了镇上居住。大学刚毕业时,张英杰原本打算子承父业,在镇上搞农资经营。令他困惑的是,自家曾经红红火火的农资服务店,效益却一年年滑落。一些种田大户因为资金紧张,拉走了农资,留下的却是按着红手印的白条。为留住客源,店里还要垫资向厂家付款。即便这样,老客户依然在流失,怎么办?张英杰思考着,也在探索着。

每次回老家,“谁来种地”常常是张英杰与留守老人们讨论的话题,村里也希望像张英杰这样的大学生能返乡种田,给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经过深思熟虑,张英杰决定去闯一闯,向父亲提出“与其硬撑着开店,不如去种地”。父亲支持了他的想法。

张英杰从2020年开始承包本村100多亩土地,承包期5年,如今每亩地租金由当初的650元涨到1200多元。价格虽然越来越高,但张英杰从几年的摸爬滚打中,悟出了门道:种田要讲究科学,施肥要注意营养搭配。与此同时,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种政策的助力也让张英杰心里越来越有底。

“从3年来的收成来看,这条路选对了!”春节前夕,张英杰算出了2023年收支账:全年收入38万元,减去成本,实收11万多元。“以前种地年头忙到年尾,如今只忙七八个月,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对张英杰来说,“种地收获的是一种幸福!”

“种地要舍得投入,不能偷懒”

去年冬天的寒潮,较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这令张英杰记忆深刻。

2023年12月5日,张英杰在制种田里认真查看苗情,这时,技术员李来喜走了过来,嘱咐道:“寒潮马上就要来了,要尽快追施一次肥助苗生长,再喷洒一次防冻药,既防寒又防病虫害。”张英杰当即给“地保姆”拨打电话,联系订购高效复合肥和农药,午饭后就从城里运到了地头。

“干农业要舍得投资,不能偷懒、耍小聪明。”种地这几年,张英杰深有体会,每次都要选用市场上最好的肥料和农药。经历这次寒潮,一些大户的秋播种苗被冻死了不少。而张英杰由于管理及时,种苗并没受到多大影响。他认为,“学习要孜孜不倦,种地同样要认认真真”“即便是遇到天灾,只要灵活应对,也会有不错的收成”。靠着这样的信念,4年来,张英杰种地的收入一路走高。

从一介书生到种田大户,张英杰品尝过种地的酸甜苦辣。

承包土地的第一年,张英杰与邻村种田大户雷伟共同商定大面积种植花生,当时产量较高,行情正火。没想到,市场竟与他们开了个玩笑。直到当年11月底,天空飘起了雪花,也没等来期待的收入。“农家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传统种田观念在现实面前碰了壁。

第二年,张英杰加盟了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开始订单种植蔬菜种子。这下销售问题倒是不用愁了,但是承包的田大都是丘陵梯田,与平原相比,浇地成本较高,土地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费了好大劲儿整出的土地,仍然坑坑洼洼。喷灌设施虽然铺到了地里,但不顾成本的大水漫灌,往往导致种苗死伤大半,24亩制种田最后才收入6.48万元。2022年,他迎难而上,加大肥力投资,增加制种面积和品种,35亩蔬菜制种田全部采用滴灌,彻底改善了生产环境,增加了效益。仅白菜制种一项,效益较上一年增加18.23万元,是2021年的近3倍。

2023年夏天蔬菜制种田收获时又遇到“烂场雨”,张英杰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空闲的粮仓存放、晾晒种子,才减少了损失。50亩白菜制种田产量6658公斤,收入19.97万元,亩产值3994元,效益在周边十里八村来说已是较高的了。

“我要把种田当成事业去做”

与别的种田大户不同,除了置办几台种苗播种机,张英杰并没有购进其他的现代化设备。他说:“需要的时候,提前给‘农机保姆’打个电话,对方就在地头等候。从拖拉机到小飞机,一应俱全。”上百亩耕地,全靠张英杰一人打理。

头脑活络的张英杰已成为职业种田人,每年都会参加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023年还参加了河南省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甚至考虑过付费去外地学习。

去年年底,城区周边一些土地每亩年租金已升至1800元,这对张英杰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触动。

“五六年前,身边很少有人谈种地的事”,短短几年光景,形势就发生逆转,尤其是疫情过后,土地承包价格好像在与时间赛跑,年年上涨。雷伟的土地承包已经到期,在去年10月份的竞拍中,土地承包权旁落他人,这让雷伟很是失落,也给张英杰带来了新的思考。

“种地也是一种创业,我要把它当成事业去做。不要地价一涨,就把它扔了,这岂不等于将自己的优势给舍弃了,太可惜了!”张英杰曾这样劝说迷茫中的雷伟,又何尝不是讲给自己听呢!

张英杰对种地的执着,感染着周围的人,十里八乡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种田队伍中来。

记者采访时,技术员给张英杰打来电话,指导当下的种田管理。“本来准备再打次药,和技术员沟通了,说是低温不是那么低,让这次降温过去后,全田用滴灌追肥。”张英杰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新年愿望,就是希望能到千亩以上的种地示范户那里取经,从中获取更多现代化种田的能量。

张英杰的土地承包明年就要到期了,他开始考虑如何拿到新的一轮承包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