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宵元宵舞龙灯几种创意汤圆吃出家味道提一盏花灯过元宵过小年 打苏奇灯笼闹元宵元宵节的祈福灯图片新闻元宵节(剪纸)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8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1

元宵舞龙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开栋

年味到了尽头,天边斜挂的弯月渐渐睁开了睡眼,珠圆玉润的一轮满月携来元宵佳节。夜幕刚刚在缓步离去的夕阳接管了黄昏,乡村祠堂里的锣鼓就热烈地响起。孩子们的心立刻就飞走了,囫囵把碗里剩下的汤圆塞进嘴里,咀嚼着,汤圆爆出的芝麻馅香甜的余味尚在唇齿间流连,就拉着父母去看舞龙灯。

祠堂里,人群涌动,团团围着龙灯。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龙头、龙尾各一节,中间是十多节龙身,每一节为独立的圆筒状,底下分别由木杖支撑连接,竹木编成的框架,外边罩着红纱布,内有电子灯泡亮着,红彤彤的一片喜庆。龙头制作工艺稍显复杂,龙口大张,龙舌可灵活摆动,龙须飘飘。龙灯可分可合,分开时,每一节均为独立的灯柱;合起时,一条长龙的雏形宛然逼真。锣鼓声中,十多个青年举起龙灯,在祠堂里转动,门口鞭炮噼里啪啦作响,烟花冲向半空,绽放出满目的缤纷。

烟火的绚丽、鞭炮的喧响是开场的宣告,村民纷纷聚拢,一双双期待的目光聚焦在龙灯上。表演开始了!一人举着火红的圆灯球在前引导,在大厅四处奔走,长龙在后急切追赶,空荡处,青年操持着灯球上下左右忽闪腾挪,吸引长龙摆着长尾,瞪着龙眼,张着龙口,晃着龙舌,四下追赶,似要一口吞下龙珠。原来舞的是“长龙戏珠”。龙珠和龙首的操持者密切配合,龙首随龙珠而动,若即若离,又因二者始终差着一点儿距离,带动龙身在后不懈地追赶。

几个回合后,舞得乏了,另一群青年上场接着舞,舞的是“彩云追月”。明晃晃的“月亮”在前,长龙在后不停追赶。举着“月亮”的青年或快或慢,在大厅的立柱间穿梭,长龙在后紧跟步伐。呼喊之声,在人群里震荡出一片热情。舞龙的都是本村的青壮年,除大显身手矫健外,代代传承技艺,人人上场,保持元宵舞龙传统盛而不凋,是他们纯朴的愿望。

接着,舞龙队伍在锣鼓声中,顺着乡村小道,请“龙王”出巡,为村民散福。亮红的龙灯,缓缓地飞舞在村道的上方,爱热闹的大人和孩子,跟在后边。巡视完村庄的领地,特意到去年有喜的人家,或是乔迁新居,或是婚嫁生子,他们早就备好点心,候在门前,等待龙灯光临。舞龙队在热烈的锣鼓声中到来,主家燃起鞭炮以示诚心盛意,大伙儿在屋前屋后游走一圈,在庭院舞几个回合,替主家祈福消灾。主家喊一声“受累”,邀请舞龙队的青壮年汉子和一同游玩的村民吃点心。吃饱了、喝足了,领头的对主家致谢,吆喝一声,锣鼓声又起,龙灯接着舞起,去向下一个人家。

元宵舞龙灯,是朴素的浪漫主义,寄托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样生动有趣的节日民俗,串起村民的向心力,照亮我们心中家乡的美好,把善良和淳朴代代传承,让每一个远离故乡奋斗拼搏的游子,不忘来时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