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3月5日,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深有感悟地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因此,抓好“地”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抓好“技”的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
党永富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功不可没。目前,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6%,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率先探索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让更多‘靠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党永富说。
党永富说,高标准农田的“高”,不仅体现在农田外观配套设施上,更要落实到以耕地地力提升为核心的促进农民增收上。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焦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基础地力提升等环节,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提高土壤蓄纳和稳定供应养分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布局建设地力“加油站”,综合运用秸秆废弃物、人畜粪污等无害化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产出能力。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严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建设标准,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围绕农田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关键点,将深耕、镇压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按照深耕每亩50元、镇压每亩10元标准进行投入,耕地地力提升每亩320元标准(示范区650元标准),确保对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的全覆盖,逐步将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高到亩均3000元以上。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积极探索以‘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绿色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为重要支撑,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党永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