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韩功勋)剪裁、拼接、烫朴……3月5日,位于周口市淮阳区郑集乡火神庙村的河南省霖海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衣服订单。
今年73岁的车间工人陈素荣来自火神庙村,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车间务工已有两年时间,平时的工作就是剪剪线头,或者给成品贴贴标签,有时候帮着打扫卫生,“活儿不累,一个月能拿到两千来块钱”。
让陈素荣满意的不只是收入。她的老伴今年76岁,常年卧病在床,家里比较困难。“我在这里务工,5分钟就能走到家,而且午饭可以从厂里带回去,既能照顾老伴,又能挣钱贴补家里。”陈素荣感觉日子又有了奔头。
“员工中有不少像陈素荣这样的大龄劳力、弱劳力和半劳力,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挣到了钱。”霖海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袁申申说,车间用工灵活,工艺简便易学,正是他们就业增收的好天地。
目前,霖海服饰有限公司已在淮阳全区开设6家分厂,带动了400余名留守妇女、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他们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据郑集乡党委书记王庆峰介绍,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该乡大力推广“村集体+公司+群众”模式,引进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微企业”,用一个个活跃的小车间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