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阳光金果”长成“致富金果”图片新闻郏县李口镇羊肚菌抢鲜上市迎来开春第一采一个连翘新品种“翘”起一项“金”产业一株玄参苗  致富新良方内黄县楚旺镇郭韩村 蒲公英花开致富路村集体年增收100万元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8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26

强管理提品质重科研优品牌 

西峡县“阳光金果”长成“致富金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刘禾陈思远

3月20日,在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宛通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鹏奔走在猕猴桃基地,仔细查看幼苗长势和架杆施工情况。“去年亩产6000斤,每亩收益2万元左右,今年我又新开了300亩高标准基地,还在筹备30亩设施栽培基地,力争在这个领域做到全县第一!”聊起今年的“大手笔”,雷鹏满是激动。

漫山野果变产业

大户有激情、群众有干劲,这是记者对当下西峡猕猴桃产业最直观的感受。作为一项跨世纪的富民工程,猕猴桃产业在西峡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北纬33°~34°之间是世界猕猴桃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带,位于这一区域带的西峡县仅野生猕猴桃资源就有40余万亩,居全国县级之首。

1978年,西峡成立国内第一个县级猕猴桃研究所,向猕猴桃人工种植发起挑战。两年后,全国首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在西峡开工,标志着西

峡猕猴桃从单纯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华光、华美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1990年,西峡采取野生改造与人工大田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以“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为框架的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走上规模化种植的快车道。

一手抓种植,一手谋销路。西峡县专门成立猕猴桃办公室和猕猴桃开发公司,分别开展技术推广和市场销售。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2000年西峡猕猴桃苗木首次出口到日本,猕猴桃鲜果销售至北京、武汉、郑州等地。到2010年年底,西峡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达10万亩,规模和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二位。

转型升级再出发

正当西峡猕猴桃蓬勃发展之时,2010年百年一遇的“7·24”洪灾让产业遭受重创,超过4万亩基地受损。为了重振信心,西峡一手改模式,强化财政支持,鼓励土地流转,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种植模式和“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手抓改良,引进联想控股集团流转种植千亩“黄心果”,并以此为示范园,带动全县6万余亩基地种植,西峡“金桃”崭露头角。

在重阳镇白龙村,去年刚建成的千亩猕猴桃基地经受了今春特大寒潮的考验,焕发出勃勃生机。2023年,西峡县围绕高标准种植基地建设,成功打造了100亩高标准设施栽培基地,并对3000亩基地进行了补种优化。此外,重施有机肥、补栽水杨桃砧木、修剪老弱树、培养“一干两蔓”树形等精细化管理措施齐上阵,完善优化了2000余亩基地水利配套设施,8660亩猕猴桃基地焕然一新,为猕猴桃产业“二次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基地的全面升级,红贝、绿贝和早秋红等软枣猕猴桃品种首次在县内推广种植;营养钵大苗栽植技术在全县推广,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高拉牵引、避雨栽培、连栋温室等设施农业新模式开启了探索“数字+猕猴桃”的应用新场景。

品牌赋能增效益

金桃变“金果”,品牌来帮忙。去年9月30日,《山水间的家--西峡白庙篇》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50分钟的时间里,以猕猴桃产业为切口,拉开了西峡“菌果药”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幕。节目全国点击量达27亿次,西峡猕猴桃成功引发首轮关注热潮,品牌策划正当其时。

去年10月,2023年中国(西峡)猕猴桃丰收节暨招商引资大会成功举办,“西峡贝贝龙”的品牌形象正式发布,“中国人的阳光金果”作为西峡猕猴桃产业的宣传语全面推广。“猕猴桃大会一周内,全县的‘金桃’被抢购一空,产量增收了35%,价格又提升了20%,品牌让农业大放异彩。”西峡县人民政府三级调研员李松说。去年11月,西峡猕猴桃品牌形象再次登上北京农文旅推介会,展现了西峡独特的农业文化和旅游魅力。

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西峡也积极开发猕猴桃衍生品市场,已推出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果粉等8大系列30余种产品。目前,该地区已有12家加工企业跻身这一领域,为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西峡正锚定建设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目标,强管理、提品质,重科研、优品牌,力争到2025年猕猴桃一产产值、综合效益分别达到15亿元、35亿元。小小的猕猴桃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民富县强幸福西峡的“致富金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