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会有个五颜六色的梦“婆婆也是咱亲娘”一朵菊花如何开出新花样乡土美食网上出圈蜂蜜口红天然安全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3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02

一朵菊花如何开出新花样

--“90后”新农人裴得利兴农记 新农人也是兴农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朵菊花,能开出怎样的精彩?

在鹿邑县宋河镇,全镇村村种菊花,50多家合作社、200多个家庭农场,种植菊花超8000亩;以宋河镇为源头,辐射带动河南洛阳、山西晋城、河北巨鹿等8个省内外地区,种植菊花近5万亩。

一个新农人,能为产业发展增添多少力量?

十五年前,裴得利的父辈在宋河镇栽下的第一株菊花,如今已落地生根、繁花似锦,成了当地的致富产业;产业发展路上,成长起来的“90后”新农人裴得利,接过父辈手里的“接力棒”,改进种植技术、研发烘干机械、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带动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3月29日,记者来到宋河镇,探寻新农人裴得利把一朵菊花玩出新花样的密码。

□本报记者董豪杰文/图

引进新技术、研发新设备,“含新量”提升菊花产业“含金量”

关键词之一从“新”破题

菊花到底咋种?在最初,宋河镇几乎没人知道。出去看、出去学吧!

十五年前,裴得利的父辈从外地引入菊花种苗。菊花开始正式“落户”宋河镇。

几年前,当裴得利接过“接力棒”,他决心要让菊花开满农田。“不仅要扩大面积,还要种得更好,把菊花打造成当地的新产业!”

裴得利的足迹,遍布安徽、江西、新疆的菊花主产区,跟着当地老师傅和新农人不断充电,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到种植技巧、烘干诀窍,一步步积累。

学习归来,裴得利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创新,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菊花产量从最初的每亩1500斤逐渐提升到2000斤、3000斤,效益不断提高。

菊花采摘后,烘干是绕不开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收益的关键环节。

走进烘干房,裴得利一脸骄傲地介绍,这个烘干房,是他自己通过摸索建设的,从房屋设计、建造到设备安装,实现了自动化,烘干效率大大提高,每次可进料10吨,烘干时间却从5天缩短至3天。

烘干房里用于放置菊花的烘干车,裴得利也做了不少改进。他指着堆成小山一样的设备说:“这是第三代产品,采用了钢架、铁箅子。”通过多年摸索,裴得利还总结出了一套不同菊花品种的烘干技巧。

宋河镇菊花产业发展之初,靠的是引进的优质种苗,而如今,宋河镇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菊花苗产地。

无论是适合景观苗木用的老根苗、适合农户发展的扦插苗,还是标准化培育的穴盘苗,裴得利都摸得门儿清。

“育苗还没开始,全国客商的订单已经陆续来了。”裴得利说,宋河镇的菊花产业,也从菊花种植扩展至种苗培育了。

“苗子品质过硬,哪怕是传统的菊花种植区,也来咱这儿买苗子。”裴得利介绍说,虽然全国各地的菊花种苗市场都会贴上当地的标签,但目前来说,全国70%左右的菊花苗,都出自宋河镇。

育苗、种花茬次安排有序,新模式不耽误种小麦还能增收益

关键词之二有“序”生产

气温接近20℃,裴得利的120亩育苗基地里,去年留的菊花根,已经长出了小芽儿。裴得利蹲在田里,轻轻摘下一个芽头说:“再过一周左右,等芽头长到三五公分,就可以扦插育苗了。从4月份开始,大概可以繁衍五六批来售卖。”

从4月到6月,裴得利的育苗基地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种苗,供应全国各地。

除了育苗,这块田也没闲着,还有兼职:种苗培育期间,插种昆仑雪菊,又是一笔收入。

“昆仑雪菊的成熟期在6月初,不耽误秋茬菊花种植,利用育苗基地合理安排品种,相当于多了一茬收入。”裴得利说。

6月初,菊花育苗、麦收结束后,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裴得利会安排种植上不同品种的菊花。

不耽误小麦种植的情况下,裴得利用一年三茬菊花的新模式,做到收益最大化。

不远处的钢架棚,在几天之后将会装上棚膜,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那里将会生产出销往全国各地的优质穴盘苗。利用基质育苗,大大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生,也进一步提高了成活率。

“将来,穴盘苗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无论是本地的种植户还是全国各地的客商,都能用上更加优质的种苗。”裴得利说。

种植端联农带农良性发展,加工端结合本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

关键词之三提“质”发展

无论是育苗、种植还是烘干,裴得利早已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加上市场的不断开拓,裴得利收入颇丰。

但年轻的新农人并不满足于此,裴得利想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菊花产业增收致富。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让裴得利对联农带农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是因为创新辐射带动模式,他还被评选为优秀学员。

看到菊花种植带来的好前景,当地及周边不少群众跃跃欲试,但缺资金、缺技术,担忧不少。裴得利采取入股合作的方式:免费提供种苗、技术之外,种植期间的农资、人工等成本,双方各出一半。待收入稳定后,村民可以独立经营。

产业发展,销路是关键。如何帮助村民规避卖难?裴得利将掌握的销路、客商、订单公开,种植户既可以选择自主联络,也可以与合作社一起抱团销售。

联农带农模式的创新,让产业发展驶进快车道。就在3月份,宋河镇新注册了20多个家庭农场,从事菊花产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从领路人到引路人,裴得利这个新农人,对产业发展思考很多、想法不少。

今年,裴得利准备申请成立菊花产业协会,将更多从业者聚合起来,共同闯市场。这是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的需要,更是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的提前准备。

裴得利说:“参与者越来越多,每年前来采购的客商越来越多,首先我们得共同努力,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产业不断壮大,我们得避免将来发生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情况的发生,让产业健康发展。”

“菊花药食两用,用途广泛。未来,我们想将菊花和本地的辣椒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结合,开发特色的菊花辣椒酱、菊花牛肉等系列产品。”裴得利说。

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提前谋划产业未来,这个“90后”新农人不简单。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采访手记

□本报记者董豪杰

在城里大企业做到管理层的宋河镇群众张红领两口子,看中家乡菊花产业的前景,毅然辞职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菊花、投资烘干设备做加工,守着老人孩子,收入也能更高。在宋河镇,张红领两口子不是特例。

乡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见效益的产业,自然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像裴得利一样的新农人,就是乡村产业的引领者。他们的努力,能够给乡村带来产业、壮大产业,为乡村“筑巢”。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新农人的发展故事、发展收益,也是吸引乡村“雁归来”的关键。

从有事儿干,到有人帮。这是乡村能否吸引人才、留住年轻人绕不开的话题。在乡村施展拳脚,取得成就的新农人,如何进一步变成兴农人,就是乡村留得住人才的关键。

裴得利用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联农带农机制,让返乡者进一步打消了创业的顾虑,还解决了初创时期资金、技术、销路等一系列难题。在技术指导等传统模式外,有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创业模式。

一个新农人,能够带动一批创业者,他们的抱团与联合,能够不断壮大产业,让更多人受益。

在宋河镇,每到菊花采摘时,有5000人在田间地头务工,即使年过七旬的老年人,每天也能有几十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路上,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兴农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