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座菌菇大棚 年产值600万元图片新闻菌菇轮种 一棚双收6000万袋香菇 年产鲜菇6万吨羊肚菌让群众在家门口挣大钱图片新闻一片绿叶富了一方百姓 一斤头茶拍出3.1万元赏花经济给农民带来好收益图片新闻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6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09

叶县 社龙旗泉县乡下洼镇余庄村

100座菌菇大棚 年产值600万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申鸿皓高志楠张新军)4月6日,走进社旗县下洼镇余庄村乡村振兴产业园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阵阵菌香扑面而来,大棚里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探出褐色的“脑袋”,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不远处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称重、装箱……菌菇飘香,生机盎然,一幅特色产业振兴画卷正在滚滚麦浪中徐徐铺展。

“你看这个羊肚菌的个头,差不多得有半两重。”遮阳网下的菌棚里,产业园负责人骆保国右手托着一枚菌子上下掂了掂,心中难掩喜悦,“目前羊肚菌鲜货市场价每斤七八十元,烘干的话不仅方便存储,价格也更高。光咱这近百亩羊肚菌,预计今年销售额150万元不成问题。”

“作为党员,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一块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骆保国以前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为给乡亲们寻找增收门路,他本着“先行先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初衷,利用村边小树林摸索着试验建棚种香菇,边学边干,积累经验,滚动发展,良好的效益坚定了他规模发展的信心。

2017年,骆保国利用上级扶持的1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流转土地、建造大棚、购买设备,高标准建起了香菇种植基地,并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300余户群众收获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合作社入股发股金、带贫分红分利金、自己发展挣现金的“五桶金”,骆保国也从下洼镇的“菌菇种植第一人”变身“勤劳致富带头人”。

“羊肚菌是一种高档珍贵的稀有食用菌,食药兼用,香味独特,富含氨基酸及有机锗,营养价值高,被誉为‘菌中之王’‘菇中皇后’‘地里黄金’,并且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前景广,深受市场青睐。”2021年前后,骆保国紧盯市场需求,在稳定香菇种植的同时,尝试上马羊肚菌、赤松茸、灵芝等特色菌菇品种,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仅羊肚菌就发展到近百亩,产品除满足周边农贸市场和商超外,还销往山东、湖北等地,经济效益可观。“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现在每天都有新鲜的菌菇成熟采收。”

“羊肚菌金贵,采收可是个技术活,采收时间也很讲究,上午9点到12点这段时间最好。”一大早,村民王霞和几个工人就在菌棚里忙着采菌菇。“俺在这里干了三年多了,活也不算累,一天能挣百十块钱,还不耽误照顾一家老小,好着哩!”王霞一边说着,手里的活丝毫不停,幸福和满足溢满双颊。

如今,在骆保国的引领下,余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已发展菌菇大棚100余座,年产值达600万元,同时还辐射带动周庄、兰庄、高庄、余庄、桃园、邱庄等村相继发展菌菇产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下洼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也成了下洼镇“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名片。

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下洼镇党委书记杨晗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全镇确立的“南烟北药中菌,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强化技术培训、管理服务和销售指导,持续完善集生产、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引进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菌菇生产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绘出菌菇飘香的共富新画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