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公司”为七贤镇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行“街长制”环境“一直美”图片新闻“田保姆”让镇平农民种地省心省力“颜值”变产值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1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16

“田保姆”让镇平农民种地省心省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谭亚廷

田畴染新绿,农忙正当时。当前,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可镇平县晁陂镇草场吴村村民吴建设却当起了“甩手掌柜”。说起缘由,吴建设一脸轻松样:自从有了“田保姆”,生活都变得轻松多了,还可以再去找份工作多份收入。

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为破解这一难题,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透过镇平县晁陂镇甘立新这位“田保姆”的种粮故事,可以感受到田野里的新动能正在集聚。

“我们的‘套餐’有两大特色:既能‘点菜’,也能‘包席’。”甘立新说。

2012年,有“中华玉都”美誉的镇平县,玉雕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很多农民都不甘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该县的石佛寺镇倒腾玉器,收益颇丰,这样就导致一些土地撂荒。甘立新敏锐地感到这是个机会,开始从事土地流转承包。

刚开始时,甘立新秉持“人家种啥咱种啥”的思路,在晁陂镇以每亩380元的价格承包了100亩地,开始了自己的新农人生涯。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不成规模、没有经验、科技含量低,导致挣不住钱。

面对失败,甘立新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到县农业农村部门请农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慢慢地种地上路了,由原来“村民种啥咱种啥”到“咱种啥村民种啥”,好学好问、苦心钻研种植技术的甘立新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种粮专家”。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立新有了更多想法,注册资金达800万元的镇平县洪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10月在晁陂镇成立了,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农技服务、农资直供、农民培训等生产服务。

科技赋能,让种地更便捷。“90后”赵闯是洪庆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说起现在的农活,这个无人机、旋耕机、播种机样样精通的“全能机手”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不管啥都是高科技,比方说播种机配上导航,再与北斗系统链接上,输入速度、行间距等数据,就能实现种植科技化、智能化,还能让农活更加标准规范。”

2015年起,甘立新依托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开始提供专业的农业托管服务。近年来,洪庆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成立时的7人发展到现有社员107人,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52台(套),仓储面积1800m2,流转土地1000亩,托管农业生产服务土地近5万亩。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政策帮扶。秸秆离田、土地深松、玉米收割等项目的政策不断加持,让甘立新的合作社日益壮大。甘立新坦言,合作社的资金是一大难题。镇平县为破解资金瓶颈,创新金融服务,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个人评定,推进普惠金融支农助农惠农,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0亿元。

位于南阳盆地的镇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家粮食核心区主产县、河南省产粮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连续1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

如何做实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镇平县成立加强型工作专班,抓住用好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机遇,出台《镇平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实行动态监测管理,组织示范创建。推进“数字+农机”平台建设,建立服务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说话、让平台监管。加强服务组织区域布点,组建托管专员队伍,为群众接单,监管服务过程,确保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顺利推进。

抓机制创新。镇平县实行“行政推动+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县农投,统一流转、统一对外合作,使企业和农民全力实现“双保障、双丰收”“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抓实科技赋能。镇平县将全县180名科技人员配置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品种推广、农机装备等保姆式服务,有效提高农业服务针对性。成立许为钢、茹振钢院士工作站,加快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推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

实施项目带动。按照“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和北大荒集团合作启动总规模2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

既有组织保障,又有政策加持,镇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触角正在生长、延伸。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