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范亚康陈思远
3天,1.608亿元!
这是今年清明假期,西峡县的文旅成绩单。短短三天时间,西峡县共接待游客20.1万人次。“每天来这里赏花游玩的人很多,我家的房间天天都住满了。”4月15日,该县太平镇东坪村村民陈建伟说,一大批像他这样的农民靠绿水青山走上了致富路。
西峡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实际,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结合,构建“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的乡村产业体系,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出生态牌和文化牌,开发建成了老界岭、恐龙遗迹园、老君洞等特色景区17家(其中5A级景区2家),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各1家。先后获得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县、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3月16日,随着一声“开山喽”,2024老界岭景区“伏牛山开山节”暨万亩花海观赏季拉开序幕。老界岭为伏牛山主峰,也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景区内万山叠翠,绿荫簇拥,林海苍茫,松涛阵阵,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让这里成为引人注目的旅游热点。进入3月,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次第开放,形成万亩金黄色的花海,吸引着无数人纷至沓来。除了老界岭,2024老君洞第十三届紫荆花节暨首届美鄀西峡花朝节等系列活动也接连出圈,掀起一波波旅游热潮。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263.2万人,综合效益15.01亿元,西峡旅游实现了春季“开门红”。
生态是最大的资本和财富。西峡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将生态改善与富民增收、生态宜居相贯通,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借绿生金的致富振兴之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做大生态游的同时,西峡县还注重打响文化牌,通过旅游+文化,聚焦恐龙文化、仲景文化、重阳文化、屈原文化、老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文化旅游双促进、双提升。先后建成了仲景养生小镇、白羽公园等文化地标,组织开展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为旅游增添了文化味,实现了从“卖生态”到“卖文化”的转变。
白天赏美景,晚上品文化。该县积极打捞传统文化,组建团队立足实际创新创作,推出了一批展现西峡风土人情、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的文艺作品。西坪民歌、靠山簧等一批本地非遗项目深入景区巡演,增加景区旅游新看点,丰富旅游供给,提升文化影响。“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非遗这样精彩的表演,真是太意外了。”清明假期到老君洞景区游玩的洛阳游客王柯说。
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产品畅销,西峡的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产品纷纷走进景区,香菇酱、猕猴桃果汁等借助游客畅销全国。西峡县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拉长文旅产业链,恐龙造型的玩偶、挂件,老界岭手袋、茶杯,老君洞葛根茶,太平镇柴鸡蛋、山货等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景区一大特色。
西峡县坚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