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孔路政)4月18日,鲁山县背孜乡上孤山村村民王占中正忙着浇灌刚移栽的丹参苗。“我去年和俺村的王三合作,种了150多亩中药材,品种有白芍、丹参、地黄等,年收益80余万元。”王占中高兴地说。
背孜乡地处山区,耕地
面积仅8000余亩,林地却有12万亩,乡域内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全乡集中成片种植中药材2600余亩,从事中药材种植、采摘、收购的农户有300余户,初加工产品销往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地的药材市场,年交易额达4000余万元。
背孜乡党委书记闫勺安
介绍说,该乡着眼于打造“古道药乡、和美背孜”品牌,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整合利用荒山荒坡、低效生态林,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同时申报了9000万元政府专项债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鲁山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平原、丘陵、山地兼备,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除背孜乡外,瓦屋、仓头等十余个乡镇也发展了中药材产业。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
除中药材种植外,鲁山县还有多家公司购销和加工中药材。
位于四棵树乡土楼村的小林农业有限公司是该县最大的中药材收购和初加工企业,年均收购辛夷花蕾2000吨、山茱萸1000吨、蝉蜕20吨,年产值逾8000万元,带动3000余户村民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来。
瓦屋镇上竹园寺村青年雷德华,2017年返乡创业,先后开发出蒲公英茶、茵陈大枣茶、酸枣叶茶等中草药茶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位于张良镇杨李沟村的艾笑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带动40多户村民种植艾草2000余亩的同时,还生产艾条等产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县里将顺应国家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中药材GAP可溯源认证,加快发展康养、绿色食品、优质中药材等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增长极,加快富民强县步伐。”鲁山县委书记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