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5.2万亩,大蒜地理标志农产品6万亩,临颍大蒜入选河南省种质资源库。
临颍辣椒、临颍大蒜、临颍洋葱、临颍蜜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县16家生产经营主体的22个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效期内),涵盖了主要特色农产品辣椒、大蒜、洋葱、蜜梨、红薯等。
2022年9月15日,在第五届郑州农博会首届中国数字辣椒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正式将“中国数字辣椒之都”的荣誉称号授予临颍县。
2023年5月15日,在第二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数字辣椒第一县”荣誉称号。
地处中原腹地的临颍县面积并不大,耕地面积88万亩,却在有限的土地上刨出了一个个闪亮发光的“金疙瘩”,孕育出众多叫响省内外的土特产品牌,王岗镇的辣椒、台陈镇的红薯、石桥乡的白鹅、皇帝庙乡的大蒜……
究其原因,是该县近几年来突出自身特色,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
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临颍辣椒(资料图片)
皇帝庙乡联农助农惠农做大“蒜”产业
近年来,皇帝庙乡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工作思路,指导吴集村立足自身特色做大做强农产品--大蒜,通过引育人才、创新技术、做大产业、联农惠农等一揽子措施,助力“临颍大蒜”荣获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收录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助推吴集村(大蒜)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吴集村种植大蒜历史悠久,所产大蒜“蒜香浓郁、辣味辛烈、捣汁不澥、隔夜不馊”。基于此,皇帝庙乡党委、乡政府积极指导吴集村“两委”,强化党建引领,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挖掘乡贤人才资源的社会价值,帮助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乡贤助力”新模式,引育人才发展本村特色大蒜产业。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吴集村经过“四议两公开”,聘请乡贤郭建成担任产业发展顾问,指导村庄产业发展。依托郭建成投资1500万元创立的河南百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大蒜为主的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种植、品牌推广等工作,成功培育出“利皇”大蒜4个优质品种。2021年,吴集大蒜列入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随着大蒜产业的发展壮大,皇帝庙乡整合资源,指导吴集村成功申报市级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临颍大蒜”产业更好发展搭建平台;积极协调上级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指导吴集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对流转出的280亩地进行高标准改造,配备大型农机8台,建设大蒜展示馆1座,并对管理和种植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实现多方携手合作、强村富民。
与此同时,乡里投资50万元,帮助吴集村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将“5G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相融合,打造高科技大蒜种植新高地,河南百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务工形式带动本村和附近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每年为村民带来增收超100万元。2023年,吴集村大蒜种植达到1200亩,为全村带来收入近千万元。
下一步,皇帝庙乡将立足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试点乡的有利时机,帮助吴集村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谋划产业发展方向。拟投资600万元,建设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大蒜研发中心,从传统的种植向育种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吴集村的产业发展硬实力;拟投资1500万元,对吴集村3500亩耕地实施高水平的改造,水电路渠桥涵全通,喷灌滴灌全覆盖,向农户提供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和种植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全乡大蒜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全乡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
(程彦甫文/图)
石桥乡“颍川白鹅”唱响振兴“向天歌”
彩树成林,林下养鹅,相融共生,循环发展。石桥乡自2016年以来大力发展鹅养殖产业,围绕“确立主导产业、推动提升品质、推动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采用“党建+企业+养殖大户+脱贫户”的模式,立足“颍川白鹅”特色产业品牌,全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自2016年石桥乡把河南圣霖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引到三角村投资以来,已发展成拥有“鹅香村”“颍川白鹅”“圣霖一号”等品牌,“两中心一基地”,即科技研发中心、种鹅孵化中心和3000余亩种植、养殖基地,集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及农牧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八年间,圣霖林牧公司已成功探索形成“鹅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的绿色循环立体经济,实现了省内业内“四个最”:大间距栽植精品三角枫10万余株、榉树6万余株,成为全省最大的精品三角枫、榉树标准化种植基地;存栏泰州种鹅2万余只、浙东种鹅5千余只,为全省最大的林下反季节种鹅养殖基地;建成大型孵化厂1座,年孵化种鹅100万只,为全国最先进的孵化基地;与河南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开展研学合作,为国内最前沿的鹅产业研学基地。
由此而来的是,石桥乡现有种鹅3万只,年产苗鹅100余万只,年出栏肉鹅2万只。“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形成了一条从孵化、饲养、加工到销售的闭合式产业链。
颍川白鹅是我省优质种质资源,近年来,石桥乡着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河南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开展持续性研学合作,开展颍川白鹅基因测序和提纯复壮研究,不断优化白鹅品种资源,让种源优势成为产业振兴的强大支撑,圣霖林牧公司以泰州鹅、浙东鹅为父母本,成功培育出“圣霖壹号”新品种。
在现代化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体系要求下,石桥乡探索并推广实施林下养鹅等创新技术,不断创建美丽鹅场,强化环境建设、污染整治和循环生产,实现白鹅产业稳健发展。除了完善鹅棚内的通风、控温、自动投喂设备外,其每个棚舍的废水会被输送到一旁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后的水再排入蓄水池,用于林木灌溉,实现资源化利用。
除进一步强化白条鹅、分割产品、熟食等传统制品的市场外,圣霖林牧公司实施白鹅集中定点屠宰,开发卤鹅胗、泡椒鹅等方便食品,在发扬传统口味的同时,加工适合不同地区、人群口味和需求的产品,丰富品类,做出个性化、特色化,推出小包装休闲食品、预制菜产品等,将颍川鹅产品推向全国。
在鼓励企业加大鹅肉生产的同时,石桥乡还引导企业发展商品鹅销售、羽绒服饰品加工等板块,建立鹅绒被、鹅毛笔、鹅毛扇、鹅毛灯、蛋壳画等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鹅风筝、鹅剪纸、鹅国画等文创作品,颍川白鹅附加值得到有效开发,以“鹅”为链,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体系。
(寇蕾梁静文/图)
台陈镇匠心育好“薯”增收别样“红”
4月11日,在临颍县台陈镇王曲村红薯种植基地,王永杰正在查看长势喜人的红薯苗,其间不断有客户打来电话咨询购买薯苗的事宜。
“这几天正是红薯头茬出苗的时间,每天能出苗约100万棵,约有40名人员在这里务工,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村里炜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永杰明白,苗卖得好是镇里扶持红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来的结果。
近年来,台陈镇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强化支部引领,加强品牌建设,打通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红薯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2023年12月,王曲红薯入选河南省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创新种植方式,提升亩均产出效益。2005年,怀揣着儿时对红薯的特有情结,王曲村村民王永杰开始从事红薯种植与研究。从最初仅有16平方米育苗田、15块石棉瓦搭建的小屋,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红薯窖、大棚等设施,“甜蜜产业”由此起步,随后于2015年成立临颍县炜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炜永家庭农场、炜丰红薯种植产业园。
为破解红薯品种单一、品质出现退化等发展难题,台陈镇政府积极牵线搭桥,支持帮助王永杰到省内省外农科院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同时,镇政府牵头,邀请省农科院著名薯类种植专家到红薯种植园进行试管苗扩繁、脱毒种薯培育及薯类种植全周期指导授课……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炜丰红薯种植园在2017年首创滴灌带加双覆膜的种植方法,让红薯种植和上市时间都提前了一个月,每亩较常规种植增收4000元左右。
结合红薯和烟叶生长规律和种植特点,台陈镇按照“政府主导、烟草公司协管,合作社、种植大户示范带动”思路,巧妙运用并大力推广“烟叶+优质特色蜜薯”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产、一田多收,着力降本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改进育苗技术,保障源头品质安全。育苗是红薯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最终的品质和产量。在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和台陈镇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2020年6月,漯河市豫薯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临颍县红薯种植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在镇政府支持下,豫薯红公司与多家农科院进行合作,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开展脱毒种苗培育,持续繁育筛选新优品种,成功优选推广了郑红22、郑红23、普薯32、哈密等优良品种,并与河南省农科院签订协议,代理郑红23全国独家品种经营权,确保种苗无病苗害、生长健壮,以科技赋能红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同时,积极对接河南省农科院,在台陈镇设立了博士流动工作站、试管苗驯化扩繁站,不断改良品种,适应市场需求,使王曲红薯产业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保障源头品质安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已建设现代化育苗大棚160座,每年可向社会供应脱毒种苗8000万棵。
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多元增收渠道。豫薯红公司自成立后,瞄准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发展规模种植、科技研发推广、红薯精深加工与销售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品牌发展比较优势。
豫薯红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镇政府的倾力扶持。台陈镇借助镇里的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把“小红薯”推向全国大市场。同时,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进一步提升了王曲红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台陈镇已建设试验基地3处,经营土地1800余亩,百万斤红薯保鲜库3座,红薯深加工生产线1套。每年可向社会供应脱毒种薯和商品薯600万斤,生产红薯粉条和红薯制品70万斤,近年累计产值3200万元。
(路琳谢林麟文/图)
皇帝庙乡吴集村(大蒜)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石桥乡现有种鹅3万只,年产苗鹅100余万只,年出栏肉鹅2万只
台陈镇王曲红薯入选河南省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王岗镇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建立经贸加工企业530多家,年交易辣椒30多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豫中南地区最大
的辣椒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