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端阳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端午是艾草的销售高峰期,离端午节越近,我们越忙!”4月23日,宜阳县董王庄乡种植大户乔红立正在艾草田边除草,“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35亩,第一茬有望端午节前收割,预计毛收入10万元!”
两个月前董王庄乡开始种植艾草,几场春雨滋养,如今长势喜人,风吹“艾浪”,香远益清。
曾经不起眼的小“野草”,如今变身“珍宝”。这条“艾”的振兴路,董王庄乡走过了9年。
董王庄乡地处伏牛山区,宜阳南部,位置偏僻、山岭相连、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长期以来,那里曾是贫穷的代名词。
是劣势也是优势。
海拔高、降水多、温差大。造就了本地野生艾草株大、叶嫩、香浓的特性,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上山收割后再卖给药商,量少质优,但还是不挣钱。
“野生”,基因好、数量少,要想形成产业,必须先有规模。董王庄人想到了“训化”,大田种植。
说干就干,2015年,该乡先后9次组织乡村干部、意向艾草种植户,到南阳和湖北等地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同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解决前期种植资金不足难题。
全乡20个村全部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乡级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经深加工后外销,提高了附加值。
乔红立在除草的同时,位于乔庄村的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车间,一箱箱艾条、精油等艾产品正在打包装箱,发往全国。
要想产业旺,链条得拉长。
该乡相关负责人说,从发展艾草产业之初,乡里便萌生了成立自己的加工企业的想法,利用省“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资金,吸收4个村“扶持集体产业发展”扶贫资金,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吸纳、消化全乡和周边乡镇的鲜艾,从田间到车间,把鲜叶变产品,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环环相扣,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目前,全乡种植艾草1.8万亩,年产艾草2万吨,培育艾草收购加工企业32家,年产值1.4亿元,带动400余人就业,
种植户户均
年增收9000
元,艾草已成为董王庄乡的特色支柱产业。
种得好、有产能还远远不够,还要卖得出、能变现。
近年来,该乡着力推动加工企业向智能化方向进军。河南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把实验室移到艾草地,与董王庄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出艾草足浴包自动化生产线和艾灸机器人。
目前,自动化足浴包生产线已投产,日加工920包,较人工效率提升两倍以上,良品率提升30%。就在前不久,河南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普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艾草飘香,红了丹参,黄了连翘。董王庄乡正循着药香,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春天里。
(许金安王井田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