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余晓建
5月9日,王桂凤要请“客”,客人来自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原定600人,结果来了800多人,忙得王桂凤临时协调宾馆吃和住,怕招待不周。
王桂凤凭什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身份证显示,王桂凤是新乡县翟坡镇杨任旺村人,今年75岁,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水稻新品种新丰系列和小麦新品种苑丰系列的育种人,是一个农民育种家。
5月10日,为让所有客人都能更好地观摩小麦新品种长势,王桂凤找了三处试验田,把请来的客人分成三组,以达到人员分流的目的,“不然太挤,啥都看不到。”
在王桂凤的综合试验田,一行行小麦排列整齐,一个个麦穗向阳而生,一块块品种标识牌竖立田间,田埂站满了观摩人群,像赶集一样来回涌动,人们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讨论着。
--“去年销售王桂凤的小麦种子20万斤,产量高,品质佳,我一直在拍抖音宣传她育出来的小麦品种,今年估计能销售到50万斤。”江苏省沭阳县荣氏农业董事长荣晓军说。
--“今年1月我就给她打了6万元的订金,今天带了35人来观摩,发现苑丰13大田表现确实优秀,茎秆壮、籽粒大、抗病强。虽然这是第一次代理,但今年销售10万斤还是不成问题。”安徽省涡阳县的小麦“土专家”张彩云信心满满。
--“去年种的苑丰12亩产量在1500斤左右,落黄好、商品性强,群众都喜欢。这次来了23人,主要是看下哪些新品种更适宜在当地推广。”郸城县经销商张宝说。
提及近两年的发展,王桂凤也有话说。她说,河南倾力建设中原农谷,人才聚集、资金聚合,解决了企业的难题,这是她迅速发展的“东风”。以前她是育种、技术、销售亲力亲为,精力分散,步子不大;如今专业人才看到中原农谷发展前景,也愿意来企业任职,现成立了专业的育种、科研和销售团队,发展没了后顾之忧。
数据表明,王桂凤现在已培育出水稻新品种9个,其中国审3个;小麦新品种8个,其中国审5个。
当天的观摩会上,王桂凤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大家围拢在她周围,探讨着育种心得,抒发着为民情怀,在初夏的阳光下,在即将丰收的麦田里,一切都显得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