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再过十来天,我们这里的小麦就要收获了,这几天关键是要防干热风。”5月17日,太康县毛庄镇海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立凸站在地头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说,“决定小麦产量的是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前期亩穗数、穗粒数已经形成,现在是形成千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一定要跟上,不能有丝毫马虎。”
早在一个星期前,刘立凸看天气预报了解到可能会出现干热风,就组织无人机对合作社流转的500多亩小麦喷施了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药物,预防干热风的影响。
“小麦病虫害和气象灾害讲究提前适时预防,等已经成灾了再进行补救是肯定要减产的。”刘立凸说。
“以前人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话早就过时了,干农业要与时俱进,不仅要不断学习农业种植技术,还要吃透国家政策。”近年来,刘立凸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训等,不仅学到了农业技术,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
“听专家讲课,有问题就请教,让我受益匪浅,合作社从以前的赔钱到现在产量逐年提高,效益不断增长,被评为市级示范社,正在申报省级示范社。”
“我们跟小农户相比,种地要更用心,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巨大的损失。”从选种、灌溉、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刘立凸都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我们这儿普通农户一般只打三遍药,最多打五遍药,我们合作社都是打八遍药。”
刘立凸说:“前几天夜里刮大风,不少农户的小麦出现了倒伏,我们地里几乎就没有倒伏的小麦。因为啥?管理得好,小麦植株壮、根系牢,不容易被风刮倒。”
这几天,刘立凸对地里的亩穗数和穗粒数进行了初步统计:“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47至48粒,保守估计平均亩产1400斤以上没问题。”
“麦熟一晌,‘抢’字当头。我们合作社自有6台收割机,满足正常收割不成问题,若碰上连阴雨天气,我们还协调其他合作社准备了15台收割机,保证一天时间就能全部收获完毕。”刘立凸对小麦收获已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