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有利天气形势 成熟地块适时收获开栏的话全力备战“三夏” 确保颗粒归仓精耕细作夺高产改良土壤产好粮节水灌溉增效益科技加持添底气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千方百计夺取夏粮丰产丰收100多个小麦品种亮相中原农谷“田村一体”奔和美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0

永城市苗桥镇种粮大户董恒伟

科技加持添底气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焦莫寒

5月16日,永城市苗桥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内,一台自走圆盘式大型喷灌机械正在为小麦喷施灌浆“丰产水”,喷灌机械不停地工作着,高高的水花从空中哗哗落下。

“最近没怎么下雨,得赶快给小麦补补水,这样每亩地能提高100斤产量。”站在麦田边的种粮大户董恒伟说,浇了这遍灌浆水,对今年的收成,他心里就有底了。

董恒伟所在的永城市益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流转了6400余亩土地,订单托管土地2万余亩。近期气温较高,降水偏少,处于灌浆期的小麦正需要补水,因此,董恒伟积极组织家庭农场主和农户,开动全部农田水利设施,为小麦浇灌“丰产水”。

“前几天我们这儿也刮大风了,我们第二天赶紧对麦田进行了检查,几乎没出现小麦倒伏情况,小麦长势倒不错。”董恒伟说,“以往靠人工防治、人工浇水,现在用无人机统防统治,再加上新型农机‘大展拳脚’,种粮也简单不少。”

董恒伟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亩产能有个1500斤左右,一斤价格1.2元,亩均收入算算可不少哩,扣除半年每亩地租300多元,再除去种子、人工等费用,收益还不错,这还不包括秋粮的收益。”

虽说种麦是靠天吃饭,但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丰收也添了不少底气。

“去年秋天,省农科院专家团亲自在田间地头指导,我们实施了郑麦1860、郑麦9188两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高产示范区,带动周围种植面积10万亩。目前来看,小麦长势良好,为粮食丰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董恒伟说,“有了专家的实时指导,苗情、墒情尽在掌控之中,专家保姆式的科技服务让我们更省心,我们也更有信心、更有干劲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