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
5月15日,获嘉县土肥站站长王庆安一大早就起床了,5点50分,他在微信群里发出了第一条信息:昨夜大风,小麦咋样,有没有翻的?
不一会儿,来自获嘉县种植大户的文字、语音、视频陆续发到了群里,“基本上没翻的”“我这儿没问题”……
还在外地出差的王庆安,没法到麦田里查看,种植大户们的反馈让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30多年来,王庆安早已经养成了关心农田、操心粮食生产的习惯。
5月,正是小麦生产的冲刺阶段,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庆安,收起荣誉,转身走向农田。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他要继续用脚步丈量河南农业发展进程,用初心守护农田,用技术服务农民。
做麦田的守护人
王庆安和种植大户说的“翻”,就是倒伏的意思。夜里的风确实不小,根据当地气象局的信息,获嘉县有7个乡镇的阵风达到10级以上。
“这时候,获嘉县的小麦正处在灌浆期,不少种植户都在之前浇了灌浆水,最怕大风造成倒伏了。”王庆安说,小麦生产冲刺阶段,一旦遇灾就麻烦了。
中午赶回获嘉,匆匆吃过午饭后,王庆安顾不上正午时分的高温,“走,去地里看看”。他还是放心不下,要到实地看看到底咋样。
在种植户徐方海的地头,碗口粗的桐树被刮断不少,小麦依然挺拔,他仔细询问了浇水的时间和水量,交代说:“过几天可以再浇一次,还是采用滴灌的方式,给小麦再加把劲儿,争取打到1500斤。”
来到种植户李喜亮麦田的时候,他正在浇地,2400亩小麦,几乎没有倒伏的。
转了半天麦田,获嘉县小麦倒伏的情况很少。
王庆安倒是发现了一点规律:从实地查看和调查的情况来看,采用滴灌、喷灌等浇水的麦田几乎没有倒伏的,大水漫灌的,有少部分存在倒伏情况。
在普遍采用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是否倒伏或许与浇水方式有关。
王庆安解释说,小麦抽穗后,由于头重脚轻,容易发生倒伏。而小麦灌浆期,正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能够决定小麦的千粒重,从而影响产量。
容易倒伏,就需要小麦根系抓地力够强;水肥需求量大,就需要浇好灌浆水。两者的矛盾不好解决:浇吧,土层变湿、根系不牢固,小麦容易倒;不浇吧,水分不足,影响灌浆效果。
“大水漫灌肯定是不合适的,现在看来,采用滴灌等方式,倒是能解决大问题。”王庆安说,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
做农民的贴心人
从白天到晚上,王庆安的电话不断,来电者大多是当地或周边地区的农民,技术咨询的居多。
王庆安声音洪亮,几句话解决对方问题之后,往往会捎带上几句,讲讲技术、注意事项啥的,这是他多年保持下来的习惯,总是想多讲几句。
“咱多讲几句,万一他刚好用上了呢?”王庆安说。
在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前,王庆安的“奖杯”就不少:全国“最美职工”、全国“最美农技员”等。
而他给自己打的标签,就是农技员。在介绍自己时,王庆安的简历就一句话:自1991年9月至今,在获嘉县土肥站工作。
奖章无言,大音希声。王庆安最大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农民朋友靠得住的农技员。
不光是技术上靠得住,王庆安说:“农业没有节假日,农民没有星期天,我这个农技员就要服务全天候。”
王庆安下乡的时候,有一个独特的“工具”--自制的二维码牌子。
每次见到农民、种植大户等,王庆安都会主动出示,“来,扫一扫咱加个微信,方便联系。”
现在,王庆安也数不清通讯录里到底有多少种植户。
“金杯、银杯,不如在老百姓手机里有个位置。”王庆安说,农民有啥事儿,第一时间给咱打电话咨询,是对咱基层农技员的信任。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从事土肥工作的王庆安,不仅仅要熟练掌握水肥知识,作物品种、栽培管理等全部技术,他需要统统掌握,力争做个“全才”。
每次跟专家交流的机会,王庆安都十分珍惜,不断学习、咨询。向农民传授技术,他也有独特的方法:先教会大户,在各乡镇建几个技术示范田,让农民跟着大户学。
做科技的“下乡”人
自1991年以来,王庆安一直在获嘉县土肥站从事土肥水新技术推广工作。用王庆安的自我总结来说,前10年致力于中低产田改造,也就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中间15年主要工作是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近期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心,则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30多年的工作过程,恰恰反映了我省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过程,而王庆安的工作,就是让先进适用技术加速落地。
早在2019年,获嘉县就推广了河南省粮食作物首次一年两季大面积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得种植大户的好评和欢迎。
王庆安说,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看,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提高粮食单产;而对于徐方海等种植大户来说,水肥一体化在减少灌溉成本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十分关键;站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角度看,滴灌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倒伏、干热风等灾害。
几年来,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王庆安等农技人员的积极推动下,获嘉县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推广微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2万亩次,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增加粮食9000吨,新增效益2760万元,经济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王庆安说:“现在咱农民浇地不用锨,施肥在地边,劳动能省工,单产能提升,实现了生产轻简化、资源节约化。”
与土肥结缘的王庆安,决心要在农田上工作一辈子,用新技术“武装”农田,让科技造福农民;“感觉到农业技术真了不起”的初心,让王庆安还会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惑答疑,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