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技术“武装”农田让科技造福农民叶县强化农机服务备战“三夏”生产图片新闻图片新闻今年谷子怎么种?平原新野美好家园当好“领头雁” 做好“当家人”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3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1

平原新野美好家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初夏的石羊岗村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王凯齐军航文/图

初夏时节,绿荫遍野。5月12日,走进新野大地,处处焕发生机。明媚的阳光穿透洁白的云朵,洒满田间乡野,一个又一个村落在艳阳照耀下熠熠生辉,似在述说一个个“金色”的美丽故事。

新野县施庵镇大营村内,柏油道路干净平坦,繁花似锦向阳绽放,乡村文化大院内,一场场村委会组织、群众自发的文艺表演,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舒心事。这种生活,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大营村村民做梦也没想到。

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森带领村民在荒滩上种起了桃树,让昔日的荒滩变成了坐拥万亩桃园、年产鲜桃万吨的“金滩”。这种改变,30年前初到村里任职的王玉森绝对没想到。

新野县上庄乡山坡村借力“赏花经济”办起了“梨花节”,没想到让村里的柳坡蒸肉饭店生意火爆,常常一桌难求。人气旺了,消费火了,周边群众也搭上了文旅融合发展“顺风车”,吃上了“生态饭”。

…………

这一个个“没想到”的事,正是新野县探索实施“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新野县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的重要抓手,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合“平原新野”特色高位谋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出一批具有新野特色的和美乡村。

规划领航绘就振兴蓝图

新野县对全县256个行政村按步骤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村庄特点,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根据乡村资源禀赋,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树立正确政绩观,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和美乡村建设以点带面、串点组团、连线成片。注重村庄“颜值美”和“内涵美”共推进,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房、改院工程,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深化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互相影响,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生态打底扮靓乡村颜值

初夏的王集镇石羊岗村绿荫如画,整个村庄都在郁郁葱葱的树木环抱中。

“我们村虽然人口不足一百,但近年来在村民房前屋后栽种的各类树木却达1000多棵,通过荒地置换,村里还打造出了广场、小游园,在外人眼中,我们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诗和远方’。”返乡创业大学生杨茜筠告诉记者。

新野县强力推进以抓“六清”、治“六乱”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由“点上美”到“全域美”,构建“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和美”新格局。2023年以来,成功创建“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16个、“五美庭院”6579户,初步实现让群众“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

产业固本夯实美丽根基

乡村建设美在“颜值”,更美在发展,唯有美丽乡村和经济发展“双向奔赴”,方可实现“面子、里子、根子”一体推进。

五星镇魏楼村冰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菌棒种出了食用菌产业的门道。合作社负责人李冰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制作了1000余万棒,创收3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今年准备扩大规模,制作1500万棒,每天可制作菌棒6000袋,可提供几十个务工岗位。”小小蘑菇,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该县按照“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原则,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建设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品牌建设上,该县每年举办的桃花郁金香节、板面文化节、纺织服装博览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已享誉省内外,培育的新甸铺镇津湾桃、歪子镇科尔沁肉牛等品牌产业既带动了农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牢固财力支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