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小麦 何以飘香8.7万台农机备战洛阳图片新闻邓州小麦喜开“第一镰”良田美景“绣”出来种收储管 产粮大县唐河做足麦收功课“幸福田”里见丰年“整村授信”巧解用款难“直播带岗”触屏可就业农田高标准粮田成“良田”“一码游”嵩山游客真方便千里送瓜豫陕“心连心”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2

温县小麦 何以飘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张昊

高标准农田里,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人工智能“运筹帷幄”;温县农科所实验室里,选育、杂交、基因编辑,希望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温县小麦单产已连续34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小麦种子基地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温县肩负着推动河南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一粒小麦,何以飘香?

做强“芯片”打造小麦种业“硅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农村流传着“小麦小麦,不过一百”的俗语。但在2023年河南麦收季遭遇连阴雨的情况下,温县38.1万亩小麦亩均产量仍达到568.4公斤。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温县小麦高产的原因,与“全国制种大县”的名号密不可分。

为提升“温麦”育种核心竞争力,温县先后打造了以小麦种子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温县实验站,累计培育小麦品种47个,14个通过国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在温县,一粒粒小麦的“品质”被改写,温麦2540、温麦4号、温麦6号和豫麦49-198等多个享誉全国的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达4亿亩,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如今,温县正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0余家科研单位的合作,瞄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科技前沿,力争培育出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近几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形成了‘科研机构+企业’的四级种子繁育程序,有效保障了种子纯度和质量。”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红娟介绍。

数字赋能 培育温麦“芯”动能

过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拉肩扛辛勤劳作;如今是手机上“种地”,“指尖”浇水、施肥……

5月20日,在温县裕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麦田里,一个个监控仪和摄像头竖立在田间,其背后链接的是温县在河南率先设立的小麦种业大数据中心。

“温县小麦种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接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对温县小麦育繁推一体化信息互通互联,实时为制种农户提供田间农情、墒情、灾情等信息。”该合作社理事长朱乐军告诉记者。

大数据、遥感监测等技术,实现了温县种业繁种田分布、土壤地力等的展示与监管,真正把控种子生产质量全过程,助力“温麦”品牌高质量发展。

延链强链做好产业兴农“文章”

走进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抓紧生产。

“我们公司主导产品有‘麦乡’系列和‘黄河麦场’系列优质面粉、挂面等20多个品类。”该公司制粉车间经理周玉辉介绍,凭借温县“优质小麦产区”的地理优势,公司客户网络不断扩展,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温县依托平安种业、天香面业等5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形成了以小麦种子、粮食、怀药、调味料为主导产业的四大产业化集群,集群年销售收入300亿元;通过坚持“三链同构”,已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2家。

“温县将紧抓国家、省、市推进种业振兴的大好机遇,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温县力量!”焦作市政协副主席、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