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院士田”托住经济底“田保姆”的“新武器”我省小麦陆续开镰已收获227.1万亩图片新闻一线指导不放松田间服务一条龙关键技术送进田高手大PK等你展风采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两块中低产田,为啥增产显著?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5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3

“田保姆”的“新武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于涛赵博

大的小的、红的黄的、播玉米的种小麦的……5月21日,走进邓州市腰店镇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形状、颜色、功能各异的农机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掉入农机“海洋”。“这里面有无人驾驶拖拉机、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等各种农机,现在看到的还仅是一部分,大部分机器已经调到外省作业了。”公司负责人沈兴新说。通过提供专业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面积达60多万亩,服务范围遍布多个省份;沈兴新也称自己是规模经营主体或种粮大户的“田保姆”。“有了这400多台(套)农机设

备,我们才可以在土地上大显身手。”沈兴新说。在众多农机中,沈兴新自问自答地介绍起两台价格百万元以上的“新武器”。

怎么助力单产提升?

“这是一款新型播种机,全国有4台,我们这里有2台,能实现‘拐子苗’播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精量,提高种植密度,助力单产提升;播种量提升20%至30%也不会发生倒伏,在玉米种植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秸秆怎么回收?

“这是我们购买的一种新型打捆机,一天能作业1000亩,主要特点是秸秆打捆密度高,平均一捆将近400公斤;打的捆适合长距离运输,一车能装28至30吨。”

为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沈兴新还把GPS定位、远程监测、无人驾驶、精准作业等智能化技术,加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一线,推动农机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级换代,真正让农民实现种地零压力。

“我们‘武器’众多,所以充满了自信。被大家需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沈兴新说,最近他每天至少接打几十个电话,忙着联系客户、调度农机、检查农机状态,并组织人员准备接下来的大规模麦收。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沈兴新的“武器库”将继续更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