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亚鑫通讯员余晓建王淏
心连心示范园区中产田,小麦亩产701公斤,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方式增产25%;延津县低产田,小麦亩产508.2公斤,相比农民习惯施肥方式增产22.9%。
一个中产田,一个低产田,为何增产显著?这源于一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障碍粮田水肥智能调控与养分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和应用”(以下简称“障碍粮田”)的持续推进。
5月21日,由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心连心集团)组织的“十四五”项目“障碍粮田”课题小麦田间测产会,在新乡心连心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及延津试验基地同步举行,同时进行的还有“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以下简称“面源污染”)课题的测产。
据了解,黄淮海流域中低产田面积占比59%,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同时,氮肥因挥发与淋溶等因素导致其利用率普遍在35%左右,损失严重,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新乡县是中原农谷西区的组成部分,其规划定位就包括提高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全国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高地。身处新乡县、作为高效肥倡导者,心连心集团如何破题?
协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心连心集团在项目牵头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河南农业大学指导下申报“障碍粮田”与“面源污染”课题,聚焦水肥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研究,以及绿色智能高效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技术研究等。
心连心集团产品研究院经理刘锐杰进行了更细致的解释--“障碍粮田”课题主要针对黄淮海区域中低产小麦玉米种植区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粮田肥料施用不合理、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中低产田水肥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及应用的研究推广,从而实现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至2个单位,产能提升20%以上的目标;
“面源污染”课题主要针对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来源量大、类多、面广、非生产流失等问题,开展绿色智能高效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技术、农牧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支撑项目实现氮淋溶和氨挥发减少40%的重大目标。
“测产是对两个课题组的成果进行阶段性验收,评价产品和技术集成模式下对作物产能提升的效果,也为课题下一步技术推广、产品应用以及成果转化落地奠定基础,增强信心。”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表示,心连心集团将继续从耕地、水利、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耕作技术等着手,加强衔接配合和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走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有力、集约节约绿色的增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