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事小麦遇冰草,缘何受关注?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图片新闻柘城县农机销售旺“三夏”有保障精准滴灌种粮高产云端有“大脑” 田间有“耳目”祥符区 紧锣密鼓备战“三夏” 2019年以来 我国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8

云端有“大脑” 田间有“耳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于涛赵博

提到小麦测产方法,大多数人想到的仍然是进入麦田去统计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元素。如今,在邓州,借助先进技术,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预测小麦亩产多少。

“村民张宗朋的这块地,单产基本在580公斤以上,村民张海峰的这块地也是如此,但是地的整个西边和南边小部分单产在560至580公斤。”5月21日,在位于李洼村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负责人李占正借助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AI等多项先进技术查看麦田。

点开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显示李洼核心区小麦平均产量(预测)每亩550公斤,屏幕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了不同的产量。根据当天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示范区内小麦单产580公斤以上的占65%、560至580公斤的占18%、500至560公斤的占17%。

“我们通过卫星长期对农作物进行观测,不间断收集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光谱信息,借助各项指数与产量间的关联模型,能够实时生成农作物产量(预测)数据。”李占说,“我们这里相当于一颗‘智慧大脑’,能实时观察着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动态。”

不仅从天上看,地下的情况也一清二楚。

通过运用田间安装的土壤墒情仪,自动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在线实时查看不同地块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墒情情况。

“平台上可以查看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还可通过预警设置,使系统针对异常信息进行提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土壤情况进行调整,告别了人力凭经验判断的历史。”李占说。

在麦田周边,安装的高清监控设备正以视频化的方式对大田进行管理,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李占说:“大田直播实现了农田的全生长期存档和预判,可提前干预,提高效率,降低农业减产的风险,减少人工巡田的成本,并且解决了人力巡田不全面、不精准的问题。”

土壤监测综合化、大田监测视频化、病虫监测精准化、遥感监测科学化、气象监测智能化……“智慧大脑”加持智慧农业,农业新时代已悄然来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