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支书”的“甜蜜产业”驻村书记做好大棚经济文章“嘎嘎”叫响一个村“啥也不图,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特色养殖“鸵”宽致富路张平希的艾草情结德行善举温暖身边人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8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8

太康县业寨村义务调解员张运振,32年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并发起成立爱心 助学公益组织,帮助100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有人问他“图个啥啊?”他说--

“啥也不图,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郜敏青俊

勘界、测量……5月7日,一大早,张运振再次来到太康县板桥镇业寨村张庄自然村村民张某杰兄弟三人的家里,为三兄弟丈量起宅基地。

今年64岁的张运振是业寨村村民义务调解员。半月前,因盖房出路问题,张某杰三兄弟闹起矛盾纠纷。张运振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为三兄弟断起了“官司”。

张运振早年在太康县化肥厂上班,下岗后在村里创办农机服务合作社。2001年,业寨村第一村民组集资安装路灯,可每月的电费却成了问题。张运振知道后,主动为该村民组承担起每月200元的路灯电费。而这一付就是15年。

业寨村下辖4个自然村1500多口人,日常邻里矛盾、婆媳纠纷等鸡毛蒜皮的琐事时常发生,为帮村民调解矛盾纠纷,1992年,张运振在村里当起了村民义务调解员。调解公道正派,做事为人热情,渐渐地村里大事小情都找他调解。

从事30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张运振总结出了自己的“三知调解”工作法,即知情、知点、知规,先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耐心安抚村民情绪,向其详细解说相关法律法规,再通过面对面、背靠背、亲情牌等方式,及时调和双方矛盾。32年来,张运振已为村民解决婚姻、土地、赡养等各种矛盾纠纷2000多件,受到当地村民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称赞。

“老话说千年隔亲万年隔邻,远亲还不如近邻,更何况你们还都是亲兄弟,有个啥事不能相互帮助呢!”4月19日,张运振接到张某杰三兄弟的矛盾调解诉求后,经过走访、询问,捋清了三方矛盾根源,随后以“亲情”为切入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反复劝说,张某杰三兄弟最终握手言和。

不只是矛盾调解,几十年来,做公益也是张运振雷打不动的工作。捐资助学,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红包,定期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今年34岁的吴贝(化名)是太康县逊母口镇东村人,也是张运振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中的其中之一。2013年,吴贝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教育学院。考上大学本是一件喜事,可是由于一时拿不出5000多元的学费。正当吴贝和家人为学费发愁之际,张运振来到了她的家里:“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我全包了,你只管好好上学就行了。”学费、生活费每年一万五千元,就这样,张运振一直资助到吴贝大学毕业。

为帮助更多学生完成学业,张运振又联合太康县20多名爱心人士,成立爱心助学公益组织,每年捐资50万元,帮助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上学。据统计,目前,该爱心助学公益组织已帮助100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

别看张运振做公益如此大方,但他生活却很节俭,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一双皮鞋补了又补,总是舍不得丢掉。

有人问张运振:“不愁吃穿,整天忙着给别人调解矛盾纠纷、做公益,图个啥啊?”听了问话,张运振淡淡一笑说:“我是一名党员,啥也不图,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