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与大学生的双向奔赴豫农优品迈进新“食”代让更多河南优质农产品端上上海市民餐桌我省已收获小麦8265万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标准农田里的新“烦恼”图片新闻栽种夏红薯要“抢”字当先图片新闻敬告读者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7

高标准农田里的新“烦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董豪杰孙好闯

6月3日,临近中午,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沈双义可算把今年种的70亩小麦收获完了。

在收割机早已普及的现在,小麦收获早已不是啥难事儿,沈双义的这点儿地,正常来说很快就能结束。但是,沈双义的70亩地分散在沈家村8个不同的地块儿,平均下来,每块还不到10亩,要四处跑、招呼收割机、跟机手不断沟通亩数。“我也不想啊,可现在流转土地不容易,想凑成整片更难。”沈双义说。

跟很多村庄一样,沈家村选择不种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但沈家村反而不容易流转土地,原因就在于近年来尉氏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沈家村的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除了基本的路、渠、井等基础设施外,农田里还安装了智能化的喷灌设施,这让粮食种植的耕种管收中最麻烦的灌溉,变得轻而易举。

“浇地不费劲儿,那基本上种粮食也就不用出啥力了。”沈家村党支部书记石长锁说,哪怕年轻人外出,村里留下的老人也能很轻松地种地。

在沈家村周边,流转土地确实更难了。

对于沈双义来说,他的烦恼不光是土地分散,还跟他头脑活泛有关系:种植面积不大,但内容可不少,麦田里套种的有辣椒、西瓜,这也增加了小麦收获的难度。

种地越来越方便,收入的不断增加让沈双义乐在其中。他一边笑一边诉说新“烦恼”,还有点“炫耀”的意思。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