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培远通讯员陈亚平)一位急诊一线工作的医生,一位心脏骤停16分钟的初三学生,因为一场生命的意外他们相遇……
5月10日,下午4时左右,学校操场上,俊俊(化名)正在上体育课。这天男生的训练项目是300米跑,因为之前练习过好多次,俊俊信心百倍向终点冲刺。突然,胸口一阵刺痛,他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老师立即呼叫120,校医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做心肺复苏。8分钟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救人员赶到,急诊科医生张少华查看情况: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心音消失,血氧饱和度只有65%。医学上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死神正在一步步逼近少年。
立即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电除颤一次,俊俊没有反应,再除颤两次,“俊俊,听到没有!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咚咚咚”很微弱,但足以让所有人兴奋不已,这是生命正在回来的脚步声。继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16分钟后,心电监护提示,俊俊恢复窦性心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有希望了!
下午4时35分,俊俊被送达抢救室,完善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给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其间介入手术室二线已经做好会诊准备。系列检查提示,俊俊有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低钾血症,同时他还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这也很可能是导致他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虽然俊俊当时已经苏醒,但是不排除缺血缺氧性脑病,所以立刻被送到EICU密切监护治疗。
4天后,俊俊神志转清,拔除气管插管,更换为鼻导管吸氧,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遂转入普通病房。近日,俊俊恢复健康,重返校园。
张少华讲科普
肥厚型心肌病,成人的发生率高达1/500,病人随时有猝死的可能,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病因,过度劳累是此类患者发生猝死的常见诱因。大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心脏彩超即可诊断,少数患者需通过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
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抢救手段。实践证明,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生存率可达49%~75%,其后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就下降7%~10%。俊俊是幸运的,校医2分钟内赶到,抓住了“黄金4分钟”,为后面急救赢得了时间。
张少华提醒,当发现有人心脏或呼吸骤停时,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并拨打120急救,为患者赢得最大的生存机会;胸外按压要快速有力,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都要保证患者胸部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每次按压中断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