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劲吹沁阳大地要求全力应对灾情 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满格电”为农田“解渴”图片新闻一顿“热乎饭”暖了老人心点对点打通投融资渠道让农户卖放心粮舒心粮好生态引得“贵客”来“四下基层”与群众心连心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9

文明新风劲吹沁阳大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原钰恒

城乡陌野新风劲,文明实践润无声。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广度的志愿服务,一件件孝老爱亲、婆媳情深的典型事迹……仲夏时节,行走在沁阳市各个乡镇农村,无不感受到浓厚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近年来,沁阳市把有效治理婚嫁彩礼过高、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作为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通过定制度、树榜样、抓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引导群众逐步形成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好乡风,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

强化自治

制度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不准设立多道彩虹门、彩虹门费用不得超过3000元;不准在彩虹门三十米以外燃放烟花爆竹、晚上补放烟花;娶亲时大小车辆不准超过十部;不准唱大戏庆祝;不准动用其他娱乐组织。在紫陵镇赵寨村,办红事“五不准”赫然竖在村委会门口。

“以前村里遇着红白事儿,会出现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现象。如今,办事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村民少了人情债,也减轻了经济负担。”6月11日,赵寨村党委副书记王沁平说起村里的变化,充满了自豪。

一直以来,农村的婚丧嫁娶,作为人情往来,本意是维系情感,促进邻里关系。但是人情消费逐渐掺杂了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使好传统变成了沉疴陋习,带坏了社会风气。

沁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和《沁阳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制定《沁阳市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参考标准》,对彩礼标准、迎亲车辆、婚宴总桌数、礼金等进行了统一“限高”。如红事,市区和农村彩礼标准不超过4万元和3万元,迎亲车辆不超过6辆,婚宴总桌数不超过15桌、每桌不超过10人等。

“我们在各个乡村通过村党组织指导引导、村民群众自荐自选,加快红白理事会建设,引导群众将文明节俭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评议者、执行者、受益者。”沁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健说。

赵寨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玻璃钢是其产业名片,村里企业多达20多家,早在1992年全村总产值首次破亿元,跻身全国乡镇亿元村100强。

赵寨村积极落实全市移风易俗要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制定红事“五不准”、白事“十不准”、监管“四规定”等规章制度,有效遏制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那边是我们正在规划的大食堂。”赵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指着远处一处建设工地说,建成后将为村内红白事办理提供场所,村民需执行大食堂内席面标准,从源头上降低红白事办事支出,引导村民婚事从高档酒店走进村民礼堂,“从酒席上至少能省一万多块钱。”

“现在人人都羡慕我们村呢,都夸我们村做得好。”赵寨村村民李长珠忍不住夸赞道,原来琐碎的流程简化了,人也轻松了,红白事不再讲排场、互攀比,现在丧事自觉简办,红事不以彩礼论感情,“现在我们村的大姑娘、小伙子很抢手嘞。”

丰富载体

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打竹板,竹板响,大家听我讲一讲,先将移风要易俗,和美乡村我先行……”崇义镇后杨香村村民杨亚亚和五六个姐妹组成的“移风易俗志愿劝导队”成了村里的“明星队”,她们打着欢快的快板,笑容满面、通俗易懂地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拒绝高额彩礼、传承优良家风等内容讲给村民听,悠扬的韵律响彻整个村庄。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样的形式很新颖,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样的政策宣讲我们听得进、记得牢。”群众连连称赞。

沁阳市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风尚,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在村头巷尾,沁阳各个乡村活跃着“婚俗文明宣传队”,她们日常开展广场舞、花样跳绳、秧歌、锣鼓等体育锻炼,闲暇时刻当起“公益红娘”。“谁家姑娘还没对象、哪家小伙人不错”是她们经常交换的信息,她们不仅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积极宣传少彩礼、婚事新办、婚事简办等思想观念。

高小停是西向镇东高村村民,也是远近闻名的“红娘”,已经成功撮合了十几对适婚青年。

“原来都是互相攀比,彩礼要得少了面子过不去,农村婚嫁平均要花费20万元左右,彩礼、三金、酒席、城里买房,一样都少不了。”高小停说,“现在政府一直在宣传,我们也积极响应,每次我介绍对象,都告诉他们彩礼要适量,日子都是自己过得,别一时为了面子背上负债或者影响感情。”

一旁的东高村妇女主任陈艳忍不住介绍,高小停一家是有名的文明家庭,她儿媳妇和她感情特别好,令人羡慕,“她女儿结婚,她家没有向男方多要彩礼钱,所以她说媒,大家都信她,榜样做得好。”

后杨香村因“二十四孝”之一杨香“扼虎救父”的典故而得名,原本民风淳朴,但近些年婚嫁奢侈之风却刮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宋悦东决定抓“主要矛盾”,村规民约规定“本村的闺女不能要高彩礼”。哪家闺女要出嫁,红白理事会都会提前安排议事,上门劝说村民办事从简、抵制高价彩礼。在村委会的积极倡导下,“重登记、强责任、尚节俭、少彩礼”的文明新风已深入人心。

择善而从,新风渐起。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浓厚氛围在沁阳广袤大地弥漫开来,乡风民风大有好转,乡风文明淳朴、全民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塑形铸魂

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写好乡村振兴答卷,既要群众“鼓口袋”也要“富脑袋”。沁阳市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文明新风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老式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热水瓶、老式钟表、海报……在崇义镇西苟庄村,知青大礼堂内复古气息和红色元素浓郁。

“端午、中秋、重阳……各个节假日,我们都会在这里举办各类活动,比如地锅饭、包粽子、饺子宴、免费理发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村党支部书记谷太民还透露,村里正在筹备“十一”集体婚礼,目前已经报名了三四对新人,婚事新办简办、抵制高额彩礼在年轻人中逐渐传播开来。

乡风文明凝聚人心,推动产业发展。西苟庄目前形成了哈密瓜、食用菌、缝纫加工三个产业,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了,村民凝聚力更强了,村民生活更有奔头了。

移风易俗离不开榜样的引领。通过树典型、立榜样,弘扬互敬互爱、孝老养老、崇德向善的家庭美德,以家风促民风,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赵寨村村民张玉娥家庭曾在全村总结大会上荣获“最美家庭”。六年如一日,张玉娥不离不弃伺候身患重病的丈夫,照顾多病的公公和智障的小叔,用自己的真情坚守,换来了家庭的完整、和睦。她的家庭也荣获省、市“最美家庭”称号。

像张玉娥这样的好人好事正在被广泛挖掘,沁阳市各乡镇掀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活动的高潮。

“下一步,沁阳市将按照《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关于印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婚嫁新风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组织引导,持续推进婚俗改革。”高健展望道,建好三支队伍,即“婚俗文明宣传队”、“红娘”队伍、文艺队伍;用好两个平台,即线下庙会、集会、传统节日等形式和线上交友服务群;树立一批典型,对推广零彩礼、低彩礼、配对成功率较高的“金牌红娘”、移风易俗好青年、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等给予表彰奖励,持续营造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氛围,让沁阳大地劲吹文明婚嫁新风。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