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劲吹沁阳大地要求全力应对灾情 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满格电”为农田“解渴”图片新闻一顿“热乎饭”暖了老人心点对点打通投融资渠道让农户卖放心粮舒心粮好生态引得“贵客”来“四下基层”与群众心连心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9

一顿“热乎饭”暖了老人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向飞永卡

“开饭啦!今天中午吃老式焖面、鸡蛋汤。”6月14日,临近中午,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前孙汪村幸福小院食堂内飘出饭菜香味,不少老人陆续赶来,准备就餐。

“恁家都种上了吧?”

“种上了、种上了。”

…………

在幸福小院食堂内,老人们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开心地聊天。

“现在孩子外出打工,只剩我和老伴儿俺俩在家。年龄大了,买菜、做饭确实有点吃力,在这儿天天中午、晚上都能吃上热乎饭,真是好!”79岁的村民赵同山深有感触地说。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对于许多高龄、孤寡、独居老人而言,能够就近解决吃饭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前孙汪村幸福小院食堂自端午节开业以来,每天为全村75岁以上老人提供爱心午餐及晚餐,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让村里老人幸福感满满。

“我们村有75岁以上的老人90人、独居老人20人。每次走村入户,看到年纪大的老人连锅都没法端起,吃饭随便应付两口了事,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前孙汪村党支部书记张强告诉记者,为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用餐难问题,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政府搭台、村委承办、村民互助、个人自愿”为运作模式,认真排摸辖区内7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用餐需求,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利用村内闲置院落创办了幸福小院食堂。食堂采取老人拿出一点、集体承担一点、乡贤资助一点的经营方式,定时供应中、晚两餐,每天餐费3元。

“端午那天,食堂还准备了胖东来的大月饼、粽子等食品,可热闹,不然我自己在家喝碗面汤就是一顿饭了。”82岁的村民计娟说,自己一个人独居在家,身体每况愈下,做饭对她来说已经非常吃力,筹备期间,村干部来家走访时,她连着问:“真的吗,真的吗,是真的吗?”

汤面条、烩菜、疙瘩汤……在前孙汪村幸福小院食堂里,一周的午餐、晚餐食谱都公示到了食堂墙上。厨房分餐台上热气腾腾的菜品虽然没有大酒店的精致奢华,却热气腾腾、朴质无华,处处都透露着家的味道。

“村里有太多的老人故土难忘,不愿意离开家乡跟着孩子去城市生活。而在幸福小院食堂,他们不仅可以吃上一碗热乎饭,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张强说,食堂根据老人用餐的特点和禁忌,在菜品、服务形式上也下足了功夫,做到少盐、少油、易消化,不仅让老人吃得饱,更让老人吃得放心。

现如今,在前孙汪村幸福小院食堂,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让老人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