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左力鹏飞
“我们跟唐河县的差距还不小,回去要好好研究,争取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这次真是学到了真经,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月20日,南阳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唐河县王庄村召开,参会人员在王庄村观摩时接连感慨。
白墙灰瓦的庭院古朴典雅,条条村道连接着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很难想象,这儿原本是一个贫困村。“没有产业支撑,村民很难致富。如何让村民挑上金扁担,过上好日子?”这一度是摆在该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面前的难题。
“王庄村土壤富含有机质,产出的红薯糯性强、甜度高、品质好,如何将小红薯做成大产业是关键。”翟春艳介绍,王庄村抓住“唐河红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性标志的契机,整合周边4个乡镇9个村党支部,成立了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开始抱团发展。
“这就是我们积极争取9000余万元资金建成的红薯产业科创园。我们与徐州国家甘薯研究所、省农科院、省农职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创建了红薯脱毒种苗的快速繁育基地。”翟春艳带领记者走进一栋标准化实验楼,“目前,我们依托村级合作社,已建成红薯育苗大棚,再加上电商助力,形成了以王庄村为核心的集薯苗研发、脱毒种苗的快速繁育、电商销售、鲜薯储存、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
链条转动薯生金。翟春艳说,依托电商渠道,红薯苗销售连续三年全网第一,销售鲜薯6000多万斤,实现利润750万元,村劳务合作社派工200多人,群众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王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同时,王庄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按照各村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设留得住田园乡愁的村庄,提出了“一村一景”规划,通过实施“一宅变四园”,打造了樱花村、海棠村、月季村等网红打卡点。“我们还利用德孝文化,对村民实行信用积分管理,把王庄村打造成了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典范。”唐河县人社局驻王庄村第一书记宋宗豪说。
近年来,唐河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班子、带队伍、筑堡垒,壮产业、带民富、促治理,走出了一条农业大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抓住乡镇党委“龙头”,筑牢乡村振兴之基。注重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及时选进乡镇领导班子。开展“一调研”“两评价”活动,实施优胜劣汰,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培育基层党支部“雁阵”,汇聚乡村振兴之力。坚持村党支部书记大比武常态化开展,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入口审核把关、教育培训、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闭环管理机制,培育出一支旗帜型、标杆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雁阵效应”。
拓宽为民服务途径,蹚出乡村振兴之路。坚持全域党建理念,分类推行农村“跨村联建”和乡村振兴产业园“跨行业联建”模式,助推基层党组织和产业技术经济共同提升。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洁机制,积极推进“空心院”整治和“一宅变四园”,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万余吨,清理整治村内水塘480个,全县村容村貌大幅度提升。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村党组织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风尚。深化“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党建扶持计划”,盘活闲置校舍等资源提升改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1所,今年上半年新建乡里中心县级示范点22个,让党员群众享受“零距离”“一站式”和“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