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十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咖云集“把脉”牛产业再添绿色发展新动能让“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我省夏播基本结束种+密植增产有底气图片新闻储粮用心服务上新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4

种+密植增产有底气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金安郑占波张昕瑶

“每亩多种2000株,亩均增产600斤!”

6月21日,从洛阳市孟津区农业农村局传来消息,依托“良种密植”技术,该区6000亩玉米试验田日前全部完成播种。“今年种植面积是去年的60倍,群众热情很高,去年增产,大伙儿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陆航说。

“良种密植”技术是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简称。陆航介绍,这一技术主要通过选取优质新品种,以密植技术为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关键,推动良种、良机、良法等要素有机融合,让群众掌握增产增收“粮”方。

根据去年试验田数据,每亩玉米株数从4000株提升至6000株,多种2000株可增产600斤,亩均产量达1700斤。今年已带动周边群众累计种植2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密植”技术主要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优质高产、适宜机收的新品种。除了好种子,高科技农业机械也让玉米种植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在孟津区白鹤镇,玉米种植大户王新强指着一台播种机说:“这大个子可是个多面手,能干得很。”他所指的播种机全称为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可同步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管。车上还配备有北斗导航系统,种出来的地垄跟五线谱一样直。同时,还可以精准调控株距,一穴一粒,省去了后期剔苗的麻烦。

播种机工作时,滴灌管被浅埋于地下2厘米至3厘米深,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管道就可以将其所需的水分和养料精准输送至根部,让玉米“吃得更饱、喝得更足”,节水、省工又高产。

一亩多种2000株,如何“排兵布阵”才能既提高种植密度,又确保采光通风?陆航介绍,在种植方法上,新技术将以往的等行距种植改为宽窄行种植。此前玉米行与行之间距离相等,都是60厘米左右,现在则是一行40厘米、一行80厘米宽窄交替,疏密结合不仅有利于玉米生长,还便于耕地轮作休耕,保持土壤肥力。

“好种子、好农机、好技术,再加上乡亲们的用心管理,想不增收都难。”王新强看着刚刚露头的玉米苗,心里十分有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