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鱼池万元收益种植专业化黑药“红利”大艾草深加工做成大产业图片新闻图片新闻规模种植酥瓜日采摘八千多斤冷链运输5万斤李子一天抵京图片新闻韩庄蔬菜全年不断档白雀园年产干茶4万斤柘城肉牛产业“畜”势勃发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7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5

种植专业化黑药“红利”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刘剑飞张宇)“这里海拔高,环境好,种出来的黑药很受市场欢迎!”6月20日,在西峡县桑坪镇横岭村村部大院里,成堆的猪苓分外惹眼,正在忙碌装车的药材收购商鲁世献兴奋地说。

猪苓在当地被称作黑药,是中药材谱系中的一味常用药,具有消肿、利尿等功效,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的树林里。30多年前,当地群众摸索出了猪苓由野生到家种的办法,从此,仅有百余户的横岭村家家种猪苓。

“猪苓喜阴,我们这儿一年四季温度合适,山茱萸树下、玉米地里,凡是沥水的地儿都适宜种植,想啥时候种就啥时候种。”横岭村猪苓种植大户卫成现介绍,他探索出的玉米地套种猪苓的种植模式,已经在全村铺开,被当地群众称为猪苓种植第一人。“猪苓一斤卖二三十元,在我们村,种植大户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小户收入一两万元。”卫成现说。

沿着曲曲折折的山间小道,进入横岭村猪苓种植扶贫基地。在茂密的树林下,十几名群众一边谈笑一边忙着挖猪苓。

“你看看这猪苓长得多好,今年能出万把斤。”正在山坡上挖掘猪苓的脱贫户袁银林高兴地说。原来,猪苓基地属于村集体产业,袁银林和其他10户脱贫户除入股外,还参与基地种植和采收,“挖猪苓一天120元,40多天能挣五六千元,加上种植红利,一年收入一二十万元没问题。”

近年来,横岭村依据山区实际,在生态经济上做文章,以村级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村民+合作社”的模式,大力支持农户扩大山茱萸、连翘、猪苓、天麻种植规模,定期邀请县科技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种苗、农药。2023年,横岭村新发展山茱萸1500余亩、连翘800亩、猪苓1200穴。中药材年产值800余万元,不仅出现了卫成现这样的种植大户,还催生了像鲁世献一样的中药材购销商,全村人均收入达2.3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50余万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