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鱼池万元收益种植专业化黑药“红利”大艾草深加工做成大产业图片新闻图片新闻规模种植酥瓜日采摘八千多斤冷链运输5万斤李子一天抵京图片新闻韩庄蔬菜全年不断档白雀园年产干茶4万斤柘城肉牛产业“畜”势勃发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7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5

艾草深加工做成大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6月21日,宜阳县董王庄乡,小雨中的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火热。干艾草叶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箱箱艾条、精油等被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艾草变“珍宝”。曾经瘠薄的土地,孕育出特色大产业,这条披荆斩棘蹚出来的“艾”的振兴路,董王庄走过了9年。

董王庄乡地处伏牛山区,位置偏僻、山岭相连、土地贫瘠,但海拔高、降水多、温差大,造就了野生艾草株大、叶嫩、香浓的特性。以前,当地群众上山收割后卖给药商,苦于质优量少,挣钱难。

野生艾草基因好,但要形成产业,得先“驯养”,提质增量。2015年,董王庄乡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和种植户到南阳和湖北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同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全乡20个村均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乡级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经深加工后外销,提高附加值。

目前,全乡种植艾草1.8万亩,年产艾草2万吨,发展收购加工企业32家,安置就业人员400余人,年加工能力8000余吨、产值1.4亿元。小艾草逐渐做成特色大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

董王庄乡是宜阳县发力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阳县重点培育了“双椒一药”产业,以南部5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以北部8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麦椒产业带,初步形成“北椒南药”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亩,年产量2.3万吨,产值4.5亿元,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新路子。

洛阳天之艾是董王庄引进最早的龙头企业。在厂里务工的张炳银说,因为有了艾草产业,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依然能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董王庄乡的艾草产业又发力智能化,让种植、加工充满科技范儿。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把实验室移到艾草地,与董王庄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出艾草足浴包自动化生产线和艾灸机器人。

今年,董王庄头茬鲜艾草已收购8000余吨,各收购点、加工企业忙得热火朝天。眼下,该乡同河北省一家艾草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新流转1000亩土地准备种植艾草,承租艾草仓储基地,发展艾草深加工拉伸产业链条,集艾草种植、加工、收购、仓储、旅游、康养“六位一体”的产业范本正在形成。(许金安麦怡琳张昕瑶)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