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麦香浓“豫”金融“及时雨”浇灌丰收田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叶县50个老人助餐点同时开业 其中城区20个、乡镇30个清理微信工作群738个 淇县为基层减负“瘦身”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26

金融“及时雨”浇灌丰收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仵树大通讯员李学军李新涛康飞

仲夏时节,沙澧大地,从田头到麦仓,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一粒粒金黄的麦子透着“三夏”好丰景。

6月21日,在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新店村漯河绿参面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参面业)的夏粮收购点,一车车新收购的小麦质检、过磅、入库。绿参面业总经理柴顺贵颇为感慨:“今年的夏粮能够顺利收购,多亏了农信联社送来的‘及时雨’。”

绿参面业是一家以小麦加工为主的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产品远销湖北、湖南等地,凭着过硬的“绿参”拳头产品,企业在面粉生产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们和农信联社很有缘分。”柴顺贵说,企业与郾城区农信联社新店信用社仅有一墙之隔,近水楼台先得“款”,这几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信联社的倾力帮扶。

每年“三夏”,都是柴顺贵最忙的时候。今年麦收前,新店信用社为绿参面业申请了最优贷款利率,由之前的年化利率4.56%,降低到年化利率3.85%。

“利率一降,我们企业申请的900万元贷款,每个月能少还5000多元,一年下来能节省6万多元。”柴顺贵说。

事实上,在新店镇的主街道上,紧邻绿参面业的还有几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而柴顺贵唯独对农信联社“情有独钟”,这并非偶然。在他看来,农信联社主动担当、靠前半步,提前与客户沟通夏粮收购资金缺口,专人服务、绿色畅行、全流程保障信贷需求。

“各项服务让咱企业倍感温暖。”柴顺贵说。

在企业大门口,一条由农信联社制作的红色条幅格外显眼,白色楷体大字书写着“夏粮收购不用愁,农信社助力资金解您忧!”“三夏”期间,漯河市农信社系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成为夏粮丰产、农民增收的坚强后盾。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三夏”期间,像绿参面业这样的涉农企业,以及农户、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有很多都受惠于漯河市农信社系统的帮助。

截至今年5月底,漯河市农信社系统各项贷款余额252.4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02.02亿元,占比80.03%;存款市场份额22.70%、贷款市场份额17.15%,稳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一名。

“入夏以来,漯河市农信社系统抢抓农时,始终把保障‘三夏’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乡村走访调研,积极对接农户资金需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保障信贷资金‘及时雨’播撒在‘三夏’生产的关键节点,倾情服务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漯河市农信办党组书记孔少飞说。

备足“金融粮”送来“及时雨”

张海林,临颍县窝城镇的粮食收购大户,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张海林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铆足了发展劲头。近年来,随着粮食收购规模不断扩大,张海林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今年还新建了厂房和仓库。

6月初的颍川大地上,麦浪翻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映入眼帘。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张海林却高兴不起来。“发展提速了,但后续资金没跟上,兜里没钱,心里发慌。”张海林说,粮食收购需要大量现金,必须提前备齐。

正在张海林为缺乏资金发愁之际,临颍农商银行窝城支行客户经理晁佳威不请自来。这是他们每年“三夏”前的必修课--入户走访。了解到张海林诚实守信、经营效益好,在确定他的贷款资金需求后,晁佳威向张海林详细介绍了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的“丰收贷”。

听着晁佳威的介绍,张海林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仅用一天时间,20万元的贷款就及时到位,切实解了张海林的燃眉之急。为方便张海林收款,晁佳威还为张海林办理了手机银行,方便他收粮资金结算。

“有了这20万元贷款,我的粮食收购金就准备齐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这20万元挣回来。”有了底气的张海林,对今年粮食收购生意信心满满。

类似这样“三夏”助农的故事,在漯河市各县区还有很多。

仓廪实,天下安。为做好迎战“三夏”金融服务工作,漯河市农信社系统依托“党建+金融”工作模式,以“整村授信”工作为载体,加班加点组织客户经理深入“三夏”生产第一线,对辖内收粮大户、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等进行深入摸排,及时掌握“三夏”生产的资金需求,结合县域实际,特推出“丰收贷”“农资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并根据客户意向主动提供资金支持,积极为辖区内农户排忧解难。

送来收粮款企业稳发展

盛夏六月,阳光耀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时节。

在收粮的关键节点,召陵区农信联社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确保农户卖粮不拿“白条”。为此列出了三项帮扶措施:一是加强与各收粮大户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收购计划和资金需求;二是优化贷款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三是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万金镇乔庄村收粮大户乔振华就是召陵区农信联社支农惠农政策的受益人之一。他今年计划扩建收储场地,以增加收储规模。然而,随着扩建工程的推进,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得知此情况后,召陵区农信联社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客户经理团队上门服务,详细了解乔振华的收购计划和资金需求。

经过深入沟通和现场调查,召陵区农信联社迅速为乔振华制订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乔振华授信90万元,并及时将资金发放到位。

“多亏了农信社的及时帮助,我的收储场地扩建工程才能顺利进行。”乔振华高兴不已。

90万元的贷款不仅解了乔振华的燃眉之急,也为其他收粮大户树立了信心。召陵区农信联社通过精准施策、主动服务,有效保障了夏粮收购的顺利进行,确保了农户卖粮的顺畅和稳定。

入夏以来,临颍农商银行,舞阳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等地农信联社相继推行“三夏”生产贷款“一站式”服务活动,开通“三夏”生产信贷支持绿色通道,从贷款调查、授信、审批、发放,专人全程引导办理,做到符合条件,快速授信、公开受理、限时办结;简化手续,优化信贷流程,做到调查快、手续快、放款快;适当下调“农资贷”“丰收贷”等贷款利率,切实降低农户、收粮户融资成本。

推出“组合拳”全力保丰收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送服务下乡,在田间开卡,送贷款上门……为切实做好夏收期间服务保障工作,漯河市农信社系统早部署、快行动、优服务,先后打出“精准营销,优化服务,畅通渠道”组合拳,在为“三夏”产业链各方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同时,积极提供存取款、转账结算等服务,确保农村金融服务“无死角”。

秉承着为农分忧、助农惠农的初心,舞阳县农信联社提前谋划夏收夏种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网点遍布城乡优势,在全辖行政村醒目处悬挂客户经理公示牌,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支农惠民政策;组织开展惠农助企大走访活动,了解农户金融需求,对小麦成熟时间、预估产量、市场价格等进行分析,提前做好授信额度测算工作;组建服务“三农”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上门服务,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三夏”生产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三夏”时节,寸时寸金。根据“三夏”生产所需资金“短、急、快”的特点,源汇区农信联社及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开设“三夏”信贷专柜、惠农补贴发放专柜等,及时把各类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对全辖ATM机、POS机商户等金融服务设施及时摸排检查,确保正常使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金燕e付、社保卡业务,畅通资金结算渠道,满足农户24小时资金服务需求。

“以前村民想贷款,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还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农信社把资金和服务送上门来,让村民足不出户就有了授信,村民有思路也有资金,致富也就有了新的出路。”现如今走进漯河市各县区乡镇,说起遍布各处的农信社网点,不少村民感触颇深,农户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农信社金融服务的高效与便捷,村民们也从“慎贷”“惜贷”转变为“敢于贷”“放心贷”,依靠自己双手兴产业、美乡村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金融力量,精准滴灌。截至目前,漯河市各县区农信社(农商行)共对接行政村1203个,授信户数60201户,用信户数55808户。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三夏”生产贷款3432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03万元,惠及农户6814户,惠及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88家,支持夏粮收购贷款2014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46万元。

粮食生产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漯河市农信社系统将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紧盯“三农”金融需求,致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贡献力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