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商丘向绿而行鲜活水产“跃”上餐桌寨根要腾飞筑牢反诈“防火墙”守护群众“钱袋子”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的延津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12

鲜活水产“跃”上餐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目前,我省在新乡、开封、商丘、濮阳等地的宜渔盐碱地开发水产养殖面积3万余亩,进行青蟹、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等耐盐化水产品和海产品养殖,中原产的海鲜不仅提高盐碱地的效益,也实现了河南人家门口尝“鲜”的愿望。

生态养殖拓空间

“鱼产生的粪便通过微生物系统把氨氮转化成植物所需要的硝酸盐,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从而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闭环模式。”沈丘县新安集镇郭寨村养殖户郭锋义说。

郭锋义建有两座大棚,与普通大棚不同的是,一座大棚里有2个鱼池,分别养殖鲫鱼、黑鱼。另一座大棚里,一排排生菜长势正旺,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郭锋义介绍说,“这种‘鱼菜共生’循环养殖模式,整个过程节水、零排放、无污染、产出高效、产品优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眼下,正值龙虾生长捕捞季,光山县南向店乡金庄村胡畈村民组村民沈世德,每天都在自家的稻虾田里收获新的希望。说起“稻虾共作”产业的收益,他满脸笑意:“去年养了10亩稻虾,卖龙虾收入29700元,水稻除了自己吃,卖稻谷收入5000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如今,我省有6个省辖市、20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稻-虾、稻-蟹、稻-鳖、稻-鱼、稻-鳅等5大典型模式,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5.5万吨。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不断拓宽养殖空间,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先后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建设省级现代绿色渔业示范场10个、大水面绿色渔业示范基地2个,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达99.8万吨。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我省坚持把保障水产品供给作为渔业发展首要任务,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挖潜力,做到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引导传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确保老百姓吃到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水产品。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