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变形记”农家书屋成群众“精神粮仓” 42名制茶能手罗山“斗茶”淮滨夏管“科技范儿”十足图片新闻葡萄穿“新衣”质优不愁销玉米“套”大豆一田双丰收做好人才“识引用” 打造聚才“强磁场”信息让“菜篮子”装满幸福服务群众零距离窗口办事有温度发扬雷锋精神培育豫粤深情信息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7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06

花木“变形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廖涛李祖全

盛夏时节,走进南召县皇后乡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姹紫嫣红、造型各异的花木令人赏心悦目。在该乡娘娘庙村高树海家的花木基地里,花木被修剪成“福”字,花瓶、扇子等各类树艺造型。“这几年我的苗木种植基地规模扩展到400多亩,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了不少群众致富。”种植大户高树海介绍致富的秘诀。

高树海回忆说,2018年,南召县组织县内的苗木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那一次的经历让大伙都开了眼界,也让高树海对自己苗木事业的发展坚定了信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里两亩地的树苗能值200万元,而我们种植的10亩地的苗木也才值几万元,巨大的收入反差,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苗木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

后来,南召县只要组织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高树海就踊跃报名,先后到陕西、浙江、四川等地考察学习,跟着专家和园艺师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并参加了不少培训班。时间一长,高树海逐渐掌握了花木培育、选育、繁育和管理技术,演绎了玉兰苗木“变形记”。

近年来,高树海的花木种植合作社搭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借助村里玉兰商城电商平台,合作社的苗木花卉畅销北京、上海、山东、西安等10多个省市,带动群众种植了1300亩玉兰苗木。

南召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林木资源丰富,是“北树南迁、南花北移”的天然驯化基地,也是中国著名花木--望春玉兰的原生地、主产区,被誉为“中国辛夷之乡”“玉兰之乡”。南召玉兰培育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被授予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苗木类)。国际木兰学会曾向南召县政府颁发了“卓越贡献奖”。

今年4月,南召县政府和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市举行玉兰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从今年开始,双方计划利用3年时间共同完成投资1000万元,在北京市成功建设玉兰示范推广基地,筛选出适宜京津冀地区栽植的南召玉兰品种10种,建立玉兰展示园100亩,引进繁育40个新优品种和10种玉兰亚属品种,打造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网红打卡地。

走进南召县玉兰国际花木城,一株株矮化的盆栽玉兰小巧精致、惹人喜爱。据了解,目前,花木城的玉兰盆景种植规模已突破50万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我们企业与上海民盟、上海园林绿化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上海市花的销售提供商。今年3月与上海市浦西区政府合作,举办了首届上海白玉兰节,节会期间盆景销售5万余盆,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极大地提升了农户们的种植热情和种植信心。”南召县新旺玉兰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岩说。

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是花木种植专业村,采取“联合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等完整的产业链,广大农户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目前,全村1800余人依托苗木花卉实现增收,人均年增收8000~1.5万元,占家庭纯收入的80%以上。

云阳镇立足镇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建设基地、集中开发、连片种植、规模发展、壮大支柱、叫响品牌”的总体思路,以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先后建成了以东花园、西花园、李楼等13个村为主的辛夷精品种植基地,以山头、朱坪、白行等7个村为主的苗木繁育基地,发展辛夷3.2万亩、玉兰苗木2.8万亩、连翘等中药材1万亩,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年产值3亿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