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8月5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进勇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是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已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因为这是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正确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代化。”黄进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特别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民心所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要之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黄进勇说。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美丽河南生态文明建设。”黄进勇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河南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致力于省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自2021年开始,河南省全面推动生态强省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加快美丽河南建设。
郑州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近年来,在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发展态势良好。郑州大学依托相关学科建设的“河南省伏牛山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安全等开展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研究,正积极地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和南北气候过渡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助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贡献。”黄进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