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诗酒年华 美鄀西峡沟域经济激发活力赵和他用音乐“点亮”盲童人生箜篌主题博物馆新乡焕新亮相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14

沟域经济激发活力赵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冯佳志

孟州市赵和镇地处太行山南丘陵向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地势的特殊也给了赵和镇能依托自身资源进行发展的优势。该镇提出沟域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辐射带动10余个村庄打造“沟域经济示范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做好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等文章,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我们这里是风水宝地,一沟两岭三面坡,这种地形很少见,周边民间流传着‘五里三丞相’的美誉。”8月6日,赵和镇苏庄村党支部书记牛新自豪地说。

苏庄村是韩愈的故里,他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苏庄村的地形宛若一幅生动的“凤凰展翅”图,村委会所在地正是那展翅欲飞的“凤身”,南北延伸,体态丰盈而修长,宛如凤凰优雅的背腹。东西两侧,民居错落有致,宛若凤凰张开的双翼,展翅翱翔。而村落中心,一条深邃的沟壑中溪水潺潺,四季不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漫步在苏庄村,韩愈的诗词仿佛穿越时空,跃然于芍药广场、观景台、石阶之上;韩愈文化展馆内,墙体彩绘生动再现了韩愈生平的点点滴滴。苏庄村依托韩愈文化资源优势,盘活了“韩愈文化在苏庄、文旅融合促发展”大文章,成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强力引擎。

组织开展“韩愈文化随身听”活动,将韩愈诗词用于儿童乐园中,从2011年开始,苏庄村持续举办以“学国学文化,讲韩愈故事”为主题的韩愈诞辰纪念活动……苏庄村发挥“韩愈祖茔地”的文化优势,探索乡村文化旅游新路线,积极开展以游学研学、团建拓展、户外露营、乡村民宿等为主的韩愈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有岭有坡有水有底蕴,游客纷至沓来,苏庄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文化研学、培训,建设了垂钓、露营产业项目,融合坡掌花鼓戏、西小仇赶毛驴等传统艺术开展了“千年古村落、传统中国年”春节文艺汇演、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纪念韩愈诞辰等一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将苏庄村打造成了周边城市群众周末假期“乡村游”“文化游”的首选之地。

“下一步我们准备将韩家寨、黑龙潭、文公泉等进行集中盘活利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发扬我们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牛新说。

小米加工产业旺

“小米文化,粟乡上寨”。走进上寨村,米黄色为主色调的粟米文化广场映入眼帘,草垛滑滑梯、谷堆、磨盘桌椅、粟米磨盘,这里农耕代入感十足。沿街的“粟耕、粟种、粟熟、粟收”文化墙绘,生动地把农民耕种、打谷、晒谷等农耕景象展示出来,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小米文化和农耕文明。

上寨村有种植粟米的传统,村民们为了将丰收的稻谷蜕变为细腻的小米,只能跑到临近的伊川县进行加工,还必须提前预约,常常凌晨起床,经过两个小时车程,然后排队等候,扣去加工费、路费,折腾下来,挣不了几个钱。

看到村民往返折腾,村支书行立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升本地加工能力,已迫在眉睫。

依托乡村振兴项目支持,行立明申请了相关资金,于2023年12月底建设完成了上寨村小米加工厂,采购了重力谷糙分离筛、铁辊抛光米机、吸风分离器等行业先进设备,建成了功能完备、质量优良的小米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小米从脱壳到包装的一站式加工。

万事俱备,上寨村组织成立了上寨村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免费配发优质米种,协调机械统一收割,并以约定保护价格直接收购。

“去年年底才投产,已经切实帮助群众亩均增收约500元,今年9月底稻谷丰收,相信今年会有更好的表现。”行立明言语间透露着希望。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聚、愿景相同”的原则,围绕小米产业,赵和镇已先后整合上寨、大仇等4个行政村发展小米产业,实现整合区域资源、推动抱团发展,目前,该片区已累计种植小米面积约2000亩,亩产小米约700斤,带动村集体增收约8万元。

如今,上寨村的小米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推出了多样化的包装形式,既有便捷实惠的散装,也有精美雅致的礼盒装。

土地流转促增收

“我们这里属于陵区,耕田分散在大大小小陵旮旯里,大型机械进不来,种地有些费劲。村里把土地统一流转出去每人每亩地增收大概750元,又省劲又划算!”东小仇村党支部委员徐富生介绍。

“千沟万壑沟坡密、零打碎敲难成器”,东小仇村陵区耕地,因地势落差较大,农民增收成难题。

东小仇村通过陵区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方式,采用“集体回收、承包经营”发展模式,引导陵区土地集约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变“小、碎、散”为“集、特、优”,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种植。

“当时可不容易了,挨家挨户做工作。”提起当初情形,村党支部书记李国胜历历在目,经过村“两委”努力,全村2000余亩耕地公开招标进行流转,并带领群众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

“目前村里土地基本实现百分百流转。总体来说,我们形成了‘南药北果’的种植格局。”李国胜介绍,“南药”即积极发展以地黄、山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北果”即形成以李子、樱桃等林果采摘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致富增收。

坡荒地变成致富田,陵区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赵和镇将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相结合,让生态建设助力经济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