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王晨光实习生王思琪
8月12日,记者来到长垣市蒲北街道高寨村,在凉亭、林荫、小桥流水处,伴随微风、蝉鸣与欢笑,近距离感受“水岸村居”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
“大道理说得再多,村民能理解、能接受、能照做才是硬道理。”做村支书的16个年头里,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崔廷进见证着村里方方面面的变化。
这些年,高寨村结合村情打磨钻研,通过创新“土口号”“板凳会”等新形式,推进移风易俗不断落实,也推动了高寨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土口号”让村规民约实起来
“孝公婆,敬长辈;尽赡养,人称颂……”高寨村村道两边的白墙上,孝敬公婆、团结邻里、知书达理、勤劳善良等一系列“大道理”被创编成朗朗上口的“土口号”,一则则“土口号”添彩增色,让“村墙”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讲啥大道理?“讲优良传统,讲美好品质,还要讲村规民约。”崔廷进说,要落实“一约五会”,充分发挥“五会”导向约束作用,制定规章制度。
红白理事会召集干部、党员与村民代表,联合制定红白喜事等参考标准,让标准成为“公约”;村民议事会征集疑难愁盼问题,结合民议、民意,完善村规民约;孝善理事会与村民签订赡养协议,督促孝行良善“生根发芽”;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也发挥各自功能。
咋讲大道理?“把道理讲清,接地气才行。”太长太绕的听不进,那就简洁明了点,高寨村协管员李梦思化身“创作者”,发动村民集中讨论,与村干部“绞尽脑汁”,“土口号”新鲜“出炉”口口相传,在全村内形成“遵规守约,人人有责”的文明新风尚。
“这几年村民们观念都慢慢转变了,愿意在家花小钱办大事,也不像之前那样爱面子好攀比了。”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毛文平说,现在一家办一场事能省个两三万块钱。
制定村规民约进行外部约束,“土口号”浸润民心内部自觉,移风易俗讲清讲硬又讲好,文明新风从外吹向了里。
“板凳会”力破旧俗也树新风
“走,咱唠唠去。”8月5日,张双芹搬着凳子又开始“张罗”了。61岁的张双芹不仅是高寨村文艺队队长,能歌善舞爱热闹的她还是“板凳会”的忠实“粉丝”。在村里的树荫处、凉亭下、广场上,经常能看见她组织着村民围在一起拉家常。
他们拉的可不是一般的家常。“俺们现在都是夸嘞。”张双芹口中的“夸”,是夸村里、夸家里、夸村民,学典型,“不管村里还是谁家里,有做得好的地方,都说说聊聊,互相学习。”
蜕变成“夸夸群”“学习群”的“板凳会”,一开始也少不了有些抱怨。
“听到抱怨就反思、听到建议就考虑、切切实实办实事”是高寨村村委会的反应。将志愿服务队细分细化,让服务更有针对性;32名党员联户“八必访”入户走访、带头示范,切实解决群众问题;争取资金“土坑”摇身一变成广场、文化礼堂;注册“蒲北高寨黄金梨”商标,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看到典型就学习、好规定政策出台肯配合”是高寨村村民的态度。文明模范不断涌现,星级文明户主动认领,打造美丽庭院,移风易俗拒绝大操大办。新风树起来了。
村、民双向奔赴,在拉家常唠嗑中,破旧俗树新风,村与民共成长。现在,就算没有村里的组织,村民们也习惯搬起板凳自行“开会”。
“树榜样”助社会氛围更浓厚
“十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在村民家大门前,一个个挂牌犹如“勋章”,彰显着高寨村文明建设的亮眼成绩。
“她还是好媳妇、好婆婆嘞!”李梦思向记者介绍张双芹的又一重身份。丈夫瘫痪在床9年,她陪伴身旁不辞辛苦、精心照料;一儿一女成家立业,她又在家带三个孙子孙女。
好民风促进好家风,好家风带来好乡风。在高寨村,还有好丈夫、好乡贤、好党员、群众组织好会长等11个类别的“乡村光荣榜”,每年从188户中评选11户或12户“上榜”,还会开展“五星健康文明家庭”“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等模范评比活动。
“能为村里做点事我也很开心。”村民口中的“有钱人”“大孝子”高海宾是村里“道德模范”获得者,在外开超市的他对村事村务非常积极。“村里有需要,找他准行。”崔廷进笑着说。
以“主动报名+村里推选+民主投票”的形式,公平公正公开进行评比,并对获奖村民进行精神、物质表彰。通过树典型、立模范,高寨村村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新风正气愈加浓厚。
“五星支部村”“河南省森林乡村”“新乡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新乡市文明村”等头衔不断涌向高寨村,在不断打磨“升级”中,村、民“同心圆”越画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