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天河南多雷阵雨天气一库碧水出淅川玉米大豆“手牵手”一地两种双丰收图片新闻稻田飘香收割忙破局谋变龙泉“兴”郑州分区域推动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潢川永济桥建成启用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5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16

破局谋变龙泉“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小镇风流

□本报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焦萌姬冠鹏

一栋一栋的楼房、游园里绿植繁茂、街面店铺林立……虽是乡镇,看起来却与城市无异。

8月14日,走进叶县龙泉镇,一股浓浓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式现代化小镇正在加速蝶变!

然而,曾几何时,地处平原却连省道都不通,5万人口中有1万人弃家离乡外出谋生,全镇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龙泉镇一度被戏谑为“龙困浅滩”。

现如今,龙泉镇经济发展蹄疾步稳、项目建设稳中向好、农业产业成果丰硕、民生红利持续释放,龙泉镇“破壁”出圈,完成了由“垫底”到“领跑”的蝶变,实现了“龙腾虎跃”。

蹚出新“门”路

临近中午,龙泉镇大来庄村村民郭香梅像往常一样骑上三轮车,来到3公里外的门业返乡创业园门口卖凉皮。很快,厚厚的一沓凉皮被附近下班的工人们买个精光。

“以前我在烟田里干活,现在门厂的工人越来越多,我跟老伴就拾起了以前做凉皮的手艺,一天能卖300多块钱。”年过六旬的郭香梅说,自己以前搞不明白镇里为啥要建门业返乡创业园,但她知道,不少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做了门厂工人。人多了、有钱了,自己的凉皮才能卖得好。

郭香梅此前的疑惑在河南圣蒂思木业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公司董事长李小闯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去年,我们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了5000元。可以说,一扇门富了一个镇!”

2015年,在龙泉镇党委、镇政府的邀请下,李小闯率先当了返乡创业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10月回乡,在镇政府的扶持下,李小闯成立了龙泉镇门业返乡创业园里的第一家公司--河南圣蒂思木业有限公司,由于一路“绿灯”,河南圣蒂思木业有限公司从开建到投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口碑是最好的招商宣传册。自此,李小闯便经常与镇干部一起约见在外成功人士,并现身说法,动员龙泉籍老板回乡创业。在他的带动下,半年之后,琪琪门业、远东门业等一批优质门业企业陆续进驻门业返乡创业园。

目前,占地200亩的创业园区已入驻门业企业16家,年产室内门、家具45万套,安置就业2000余人。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彩凤齐归巢。门业企业的入驻,加快了上下游产业链拉长、集聚和耦合。线条厂、门框厂、门板厂、纸箱厂等100多家门业关联企业和20余家物流公司紧紧地吸附在门业返乡创业园周围,带动周边1.2万余人就业,年产值超4.5亿元。

发展新“蘑”力

走进叶县食用菌产业园,一个占地7500多平方米的钢构车间很是抢眼:26间工厂化仿生态智慧菇房分列两侧,每间200平方米的菇房内,上下6层的菌床分两侧排列,一朵朵鲜嫩雪白的双孢菇在菌床上争相升柄展伞。

依靠科技的加持,智慧菇房里菇类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均可智能控制,保证菇产品品质稳定的同时,可实现365天不间断出菇。

“每个菇房40天为一个种植周期,成熟后有8天采摘期,每天的产菇量在6吨左右。”叶县绿城菌业产业园生产厂长李晓军说,这26间智慧菇房由一个“大脑”控制、彼此之间联动,1名工作人员就能监管所有菇房。

龙泉镇党委书记史旻明介绍,叶县食用菌产业园位于龙泉镇草厂街村,是以食用菌种植为核心,集上下游配套、深加工、技术输出、购销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产业园区。

该产业园占地360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鲜菇13360吨,年产值1.5亿元,利润51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目前,叶县绿城菌业负责的二期建设主体--33间工厂化仿生态智慧菇房已完工,基料场、有机肥料厂等正按计划推进。

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是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密钥”。产业园不仅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了致富平台,还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

以食用菌发展为依托,2022年,龙泉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草厂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种出好“钱”景

8月14日下午,在龙泉镇大湾张村绿瑞农业公司小米种植基地,沉甸甸的谷穗在田间随风摇摆,掀起阵阵金色的谷浪。

“这600亩小米长势很好,本月底就能收获了!”绿瑞农业公司总经理张跃杰介绍,基地采用的是“菜心+花生、小米+菜心”的轮种模式,菜心春、秋各种一茬,现在地里种的是花生和黄小米。“9月开始就可以种秋季广东菜心了。”张跃杰笑着说。

“目前基地共流转土地达1200亩,轮种菜心每亩地每年净利润在3000元左右。”张跃杰说,平常用工80到90人,忙时需要150人,除了本地人外,基地还吸引了众多外地人来此务工。

大湾张村村民杜庆利常年在基地务工,每月5000元的工资让他很知足。“我是在这里开拖拉机的,活儿比较轻松,还能接学生、顾家,也不少挣钱。”他边干活儿边抿嘴笑。

史旻明说,在镇里的带领下,大来庄、齐庄等村也发展起蔬菜种植,绿臻农业、绿泉农业、田欣农业等公司也相继入驻龙泉镇,目前龙泉镇蔬菜种植规模达4000亩,直接带动从业人员400余人,大湾张村及周边村庄的高效农业种植园区异军突起。

一子落,满盘活。在乡村振兴赛道上,龙泉镇弯道超车,短短数年,全镇各类市场主体就增加至232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950户、企业286户、农业专业合作社85户、中等规模以上企业达48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5000余亩,食用菌产值超1亿元;35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