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源
“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十三朝古都洛阳,见尽日月沧桑。在诸多历史古迹中,龙门石窟独树一帜。千年历史,百年建成。光是名气便足以令人神往。很早就想去龙门,然为学业所困,久未成行,适逢大考之后闲隙,我相邀高中好友俊杰,由父亲驱车陪伴,同游龙门。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洛阳市区沿三川大道、伊水西路南行不足半小时,便可见龙门山。车随伊河而行,耳畔回响着伊河之音。《水经注》有文:“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现对望之若阙。”鱼跃龙门化为龙,此地也由此沾有龙气。而后北魏孝文帝于此依山刻石以成石窟,其后又断断续续凿了千年之久。西山石窟与东山石窟由此产生。试想千年前,科技远不如今的古人,仅凭血肉之躯便在这陡峭石壁上凿出万千石像,怎不让人为之震撼。内心的期待犹奔腾的伊河,满溢在身体里,按捺不住。
本是一路雨行,等到下车,却是艳阳高照。清风行过,留下青草伴泥土的香味。我拾级而上,期待这场跨越千年的无言交流。
这,是何等壮观。百米悬崖凿出千万个洞窟,每个洞窟中皆有佛像。万佛洞,果然名不虚传。沧海桑田,人们或许不记得匠人们,但留存的佛像向世人诉说着工匠的巧夺天工。
定睛细看,看这千姿百态,慢慢品味,人间百态便在其中。眉开眼笑的,慈祥得让你忘却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怒目圆睁的,严肃得让你反思自我,更改过去的错误。药方洞中留下的百余药方,救苦救难,彰显古人智慧。以石记救人之药方,事后不留名。中国人的美德必将随此洞传到世世代代。
穿过宾阳三洞,便是闻名世界的卢舍那大佛。大佛高十七米余,在一众小佛像面前可谓“一览众佛小”。但见其身居奉先寺正中,左右伴诸佛、菩萨、罗汉,威严而又不失慈祥,略微俯视的双眼恰与游客相视。工匠巧夺天工,挥捶敲凿间,天人合一于一瞬。但无论世人何言语,卢舍那大佛仅是慈悲地接待每一个人。
行走在石窟前的挂壁连廊上,仿佛穿越在千年时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梦幻之旅,我们来到了伊河东岸,这也预示着龙门之行即将结束。回望西山崖壁,残日的光照耀满山的佛像,熠熠生辉。站在众佛之中的卢舍那大佛也在看着我,似乎在道别。我看不清万千佛像的面容,却懂得了无言的韵味,这源自内心的交流足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
这便是龙门石窟,一座伟大的历史遗迹。
(作者简介:刘清源,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农业大学准学生)
卢舍那大佛 关建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