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领跑看李寨济源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诞生向阳花开醉游人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全国夏粮收购超6000万吨符合录取照顾条件考生可免试入学 我省2024年成人高招9月5日开始报名邀您游园尝鲜枣 2024中华枣乡风情游将于9月1日启幕坐上高铁来郑州乘着高铁游聊城 聊城(郑州)文旅推介会举行黄河故道酒香来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29

美丽领跑看李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王侠

十年,沈丘县冯营镇李寨村,村集体经济由零逆袭至1.3亿元;十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9倍;十年,“四无”深度贫困村蝶变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全省平原农区唯一的5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以粮食生产为基,以特色产业为翼,以“田产村”一体、三产融合发展为径,李寨村探索出可循环、可持续、可复制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有源之水,让和美乡村建设成为有本之木,是每个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8月26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走进新李寨,揭秘亿元村,看看这个平原农区乡村是如何修炼内功,让劣势变强,让优势更优,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一幅循环生长的和美乡村画卷。

反思

平原农区如何破解人多地少、产业缺乏、靠天吃饭问题

“犬吠听两省,鸡鸣闻三县”。从地图上看,李寨村是偏居周口东南角的一个小圆点,位于豫皖两省,沈丘县、界首市、临泉县三县(市)交界处,辖7个自然村,786户3237口人。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产业支撑、无集体资产,2012年以前的李寨村是冯营镇最穷的一个村。村民上一趟县城,需要一个小时路程,村民赶集,宁愿出省,也不愿进城。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沙颍河从李寨穿流入淮,源源不断地给这片古老的土地送来不尽的清水与黑土。放眼李寨,散落在田野里的3488亩肥沃的黑土地,就是全村唯一的“家底儿”。

偏居一隅,一贫如洗,软弱瘫痪,这盘“棋”该怎么下?

2011年年底,事业有成、在父老乡亲期盼下回村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经过两个多月的走家串户调研,在笔记本上记录了1270条信息和数据,用心查找贫穷的“病根”,规划未来发展蓝图。

揭开“伤疤”是痛苦的,面对现实是残酷的,可不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足,不补齐短板,就永远不会进步成长。

李士强彻夜难眠,陷入深深的思考:作为平原农区,李寨村的优势是拥有3488亩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道路平坦,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但因人口多,农田被分割成5000多块面条田,村民你五分地、他八分地,传统种植规模小、效益低,农民土里刨食,劳苦一生,依旧贫穷。人多地少、产业缺乏、靠天吃饭,就是乡村“穷根”和劣势所在。

作为豫东粮仓,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重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因此,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一定要发挥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首先把人拉回来,把人心聚拢起来。”最艰难时刻,李士强第一时间想到党组织。为激发出李寨的最大潜能,李士强一上任就选优配强了干部队伍,建强支部堡垒。

首先把村里62名党员全部召唤回来,把他们组成“尖刀班”,给每个人压了担子、分了任务,一个党员一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让村民的困难诉求,第一时间就能解决;然后发展集体产业,让村民尽快得到分红,主动参与乡村发展。

就在这时,2013年,为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号召,亿星集团结对帮扶李寨村,派人常驻村庄推进产业发展。亿星集团的到来,如一场“及时雨”,为“饥渴”成长的李寨村送来了人才和资金。

当年,李寨村与亿星集团合作成立的村集体企业--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寨农业公司)就挂牌营业了!

重组

如何整合资源,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在各地都是难题。

2013年,针对土地流转,李士强召开了支部扩大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按时下土地流转的行情,400元也就差不多了。”村干部说。

“叫我说,一亩地按1000元。土地流转要让群众得到实惠,不然这项工作不好开展。”李士强一锤定音,“流转土地的农户,优先在村集体产业就业;想投资的,咱还按照固定收益的12%分红。让村民多条渠道进钱。”

群众看得到希望,拿得到好处,2016年,李寨农业公司顺利完成全村土地流转。

平原地区人多地少,如何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集中流转后,形成规模优势,李寨农业公司有实力对全村农业生产、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品牌化运作,围绕农业‘种养加’科学规划,走出一条发展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李士强回答。

“严守耕地红线,我们用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与省农科院合作,两茬轮种优良品种小麦、玉米,以高效的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果,确保多产粮产好粮。”李士强说,“我们用三分之一的设施农业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让一亩地产生三至五亩地效益,做好土地高效利用大文章,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发展了高效农业,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一举多赢。”

造血

怎样在乡村各片区栽满“摇钱树”

“依靠别人输血不如自己造血,老辈人说,‘土坷垃里有金子’,我们就围绕‘农’字发展产业,从土里刨出‘金子’来。”李士强说。

“走出去、请进来”。李寨村“两委”班子向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李寨新乡贤们,吹响了集结号,李寨产生了人才回流、凤凰还巢。一大批各行各业德才兼备、博学多才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家乡,振兴李寨。

“在亿星集团就职的大学生,工作第一年必须到李寨实习,2015年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亿星集团,上班第一天就被集团派回李寨帮扶。”李寨村土生土长、2021年换届选举当选李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鹏辉说。

通过与帮扶企业“村企共建”、与全国先进村“互联互动”,李寨吸引40名能人贤士返乡创业。在村“两委”的号召下,在亿星集团帮扶下,李寨村围绕“种养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集体产业发展规划很快落地,“四集七专”产业框架迅速搭建。

“李寨发展起光伏发电、服装加工、‘三粉’加工、‘支前粮’四个集体经济产业;肉牛养殖、大棚蔬菜、精品梨、优质红薯、珍稀苗木、五谷杂粮、食用菌等七个‘种养加’专业合作社,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村集体产业体系。”李鹏辉说。

李寨村整村如何布局?李寨将整村划分成六个片区,村在田间,产在村中,“田产村”一体化规划发展。

村东部是高标准农田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包括2000多亩优质小麦、玉米种植基地。村南部的高效农业区有肉牛养殖基地、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种植基地等。

村中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区,有“三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等;三产融合创新发展区有网红带货直播间、支前粮包装车间等;李寨综合便民服务区有农耕文化馆等。

升值

如何让一亩地产生三至五亩地价值

土地规模化以后,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亩均收益,拓展农业增收渠道?

“锚定让1亩地产生3亩至5亩地价值,亩均收益从一两千元提升至3万至5万元,李寨腾出近1500亩设施农业用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养牛场、智能渔场等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亩均收益提升5至10倍,智能渔场每亩收益是传统种植的几十倍,让农民多渠道稳定增收。”李寨农业公司经理房名扬回答。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李寨孵化打造了“古李寨粉条”等56个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5至10倍。

蓝天白云下,李寨村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00多个蔬菜日光温室大棚闪闪发光。大棚内,各种蔬菜青翠欲滴,长成一年多茬的“摇钱树”。

“过去,农户种植蔬菜一年1茬至2茬,1斤只能卖到1块钱左右,亩均收益是一千至两千元;现在‘古李寨’牌精品类蔬菜1斤可以卖3到5元,品牌附加值增加四五倍;同时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叶菜,每年可种6茬至8茬,亩均年产值达4万元。”房名扬说。

“俺梦里都能笑醒,俺在特色种植区种植的草莓、蜜瓜等,再轮茬、换茬种植应季蔬菜,亩均产值达5万元。”李平亮说,2015年他在村“两委”引领下,返乡发展果蔬种植,如今他承包了20多个大棚,年收入近百万元。

激活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源源不断

农产品产得出,更要销得好,如何构建销售兜底保障机制,让农户创业零风险,增收有保障,成为高效农业的开创者和管理者?

“蔬菜销售有订单,如果遇上蔬果价格下滑,亿星集团给予风险兜底保障。”李平亮回答,“像这样一个日光棚,建下来得三万元,农户个人投资不起,亿星集团为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蔬菜大棚,让我们承包经营,人人都能创业当老板。”

“发展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拔掉穷根子,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所以村集体产业引导全体村民入股,年底按照利润12%比例分红,剩下部分归村集体所有。”李鹏辉说,“目前有27位村民承包大棚,两年内大棚将以承包方式全部交到村民手上,并从资金、技术、销售上给予全面支持和风险兜底,让他们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如何建立长效产业运营机制,让集体产业发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既不是简单的依靠政府推动,也不是让群众自找门路,而是要面向市场,整合各类资源条件,完善多方共赢的联结机制,建立长效产业运营模式,才能不断激发各方活力,为集体产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李士强说,“找准产业与村民的利益交会点,走共同富裕道路,集体产业才有持久生命力。”

房名扬说,李寨采取“双绑机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绑定农户,亿星集团绑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完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龙头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互利共赢。

“首先,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房名扬说,“亿星集团通过资金、人才、技术、营销和风险兜底等企业帮扶和运营方式帮扶集体产业发展;在亿星集团帮扶下,2023年村集体资产达1.3亿元。”

其次,亿星集团获得综合性发展。村集体产业成为亿星集团的生产基地、品牌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亿星集团黄淮市场依托李寨产业基地成为农业产业化全国重点龙头企业。

“村民获得租金、薪金、股金、承包金四重收入保障。”房名扬说,“目前已有157户村民入股资金1227万元,力争两年内,全体村民全部入股产业。村集体产业可提供1100个就业岗位,本村人不够用,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通过利益联结、共同参股,李寨激活了隐藏在全体村民心中的潜能,村民作为高效农业的开创者和管理者,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没有一个人拈轻怕重。

循环

怎样将田间地头吃干榨净,形成生态农业“闭环”

粮食收获后,秸秆连年还田,土壤“消化”不了;养殖场里牛羊猪的粪便,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何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建起生生不息的生态循环农业链?

“田里秸秆根本不够牛羊吃,几千亩地秸秆吃干榨净还不够,还需要从外地购买。”“千头牛场”合作社负责人刘东方说。

李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000多亩基本农田一年两茬轮种优质品种小麦、玉米,粮食亩产较一般农田高出300斤左右,作物秸秆全部供应给养牛场当饲料。

养牛场4座现代化养殖棚里,来自内蒙古草原的1000多头西门塔尔牛大快朵颐饲料,往日填锅底的秸秆变成牛儿嘴里的美味佳肴。

“牛儿排出的粪便,送到发酵池,进行微生物发酵,发酵后的牛粪,按流程储存烘干,并化身有机农家肥重返田间,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为作物提供全面营养,农田少笔开支,餐桌多层保障。”“牛保姆”王师傅说。

一个正在腾茬的蔬菜大棚里,烘干牛粪源源不断地运来,这黑色的有机肥,成为各种蔬菜喜爱的营养大餐。

大棚里的西蓝花成熟了,种植户王峰指着村民剥下的一堆堆青叶说:“谁家喂鸡喂羊可以砍走,剩下的菜叶,我都送到牛场去,多好的青饲料!”

从农田到牛场,从牛场到蔬菜温棚,再从蔬菜基地到牛场,从牛场到农田,形成闭环的“原生态”供给链,通过“过腹还田、绿色循环、吃干榨净、物尽其用”,周而复始地循环,田野里生机无限……目前李寨已产出11种绿色认证食品,护卫了“餐桌”安全。

蔬菜不停地生长,农户的活儿就不会间断,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

“随着今年养牛场的扩建和智慧养鱼场的投产,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资产将突破2亿元,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村民增收突破2000万元。”李鹏辉说。

在大棚干活的村民纷纷围拢过来,早已“捂”不住内心的喜悦。

“你看看,俺们李寨的家业有多大!俺们都有入股,坐家里就能分红,个个都是小老板了,集体产业发展得越大,俺们越高兴。”村民说。

升级

怎样点燃“美丽”新引擎,升级康养旅游产业

政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企业兜底帮扶和运营,资产收益归村集体。十年间李寨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集体产业成有源之水,美丽乡村建设也枝繁叶茂。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让我们更有条件建设美丽乡村。”李士强说。“通河道、治坑塘……每年办好十件好事,年年推进,这十年已完成130件实事工程。”

十年来,李寨村全面完善路、光、水、电、气“五网”基础设施。村里“三通四化”,银行网点、公交站点、电商物流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城里人有的,李寨也有了,十里八村姑娘都愿意嫁到李寨来。

皂沟河潺潺流水,村子里花香果甜;“一中心两馆三区”的恢宏徽派建筑群,白墙青瓦、古色古香;农耕馆研学基地、村史馆一器一物留住乡愁;骑行道上,游客骑着自行车,畅行在乡间大道。

自2013年,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河南省传统古村落、河南省村庄规划试点村相继花落李寨。

城市没有的,李寨也有了,本村4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兜底,村里年轻人都说家里不仅能挣钱,而且发展条件比城市好,幸福感更强。”李鹏辉说。

“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康养旅游。”李士强说,2023年全省第二批康养旅游示范村中,李寨是平原农区唯一一个5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

“卖风景、卖氛围、卖空气、卖乡土味、卖文化?”人们惊奇。

“是的,您没有听错,看得更远一点,走得更快一步。下一步,李寨要拿‘美丽’换经济。”李士强说,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未来的李寨村以“全国美丽乡村”“5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金字招牌为基础,把整村有形的、无形的美丽乡村资源,再次整合打包销售出去,开发出乡村的多元化功能与价值,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进一步升级。

目前李寨开发出现代农业研学游线、红色文化体验游等5条旅游线路,带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性消费,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发展道路上,李寨没有被动等待援助,而是主动迎战,通过自我反思、重组、造血、升值、循环、升级,赢得蜕变与新生。

十年,集体资产从零到超亿元,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示范村,从落后到领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这道时代考题,李寨答出“示范卷”。

扫一扫更精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