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是我省乃至我国重要的烟叶主产区之一,当前田间每株烟尚有8-10片叶没有采烤,做好下一步技术预案,对提升烤烟质量、保障烟农收益至关重要。
□宋朝鹏路晓崇魏硕
豫西烟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烟叶内含物不充分。5-6月豫西烟区普遍干旱,烟草生长发育缓慢,7月份遭遇大范围持续降雨,造成土壤肥料淋溶较多,使得生产的烟叶多为后发烟,烟叶内含物不充分,身份偏薄,烘烤过程中变黄时间长,定色困难,烤坏烟比例偏高。
2.传统烘烤工艺不适宜。当前很多烟区习惯采用传统烘烤工艺,主变黄温度干球温度为38℃、湿球温度36℃,有部分烟区甚至采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为38℃/38℃的方式进行烘烤,结果造成较大损失。今年烟叶身份偏薄,耐烤性变差,若仍采用传统烘烤方法,变黄期多为4-4.5天,将会导致烟叶内含物消耗过多,定色难度增加。
3.上部叶烘烤难度更大。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烟叶会出现成熟推迟、蜡质层增厚、变硬变脆的现象,加上豫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保水能力较差,近期相对干旱上部叶的束缚水含量增加,导致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速率慢,硬变黄烟叶出现的概率增加,烤后烟叶挂灰严重。
4.烤房烤能下降。随着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尤其是海拔较高烟区,夜间气温过低,导致烤房升温困难,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烤房群,若烤房同时升温排湿,则有造成供电负荷较大、线路损毁的危险。
针对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
1.针对内含物不充分的中部叶耐烤性差的问题,宜采用高温快烤的方法,促进烟叶快速变黄,保障烟叶顺利定色。
起火后1-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升至37℃-38℃,风机低速运转,保持30-35小时,直到低温层烟叶变黄六七成,且高温层烟叶勾尖卷边,全房烟叶完全发软塌架,阶段结束前8-10小时风机高速运转。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降至36℃,风机高速运转,稳温20-25小时,使全房烟叶黄片青筋,且中层完全勾尖卷边,低温层软卷筒。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5℃,湿球温度维持在36℃,风机高速运转,稳温15-20小时,高温层烟叶叶片完全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尖干燥3-5厘米.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8℃,湿球温度维持在37℃,风机高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中温层烟叶完全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尖干燥5-8厘米。
以0.5℃/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54℃,湿球温度升至37℃-38℃,风机低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全房烟叶叶片完全干燥,高温层烟叶主脉基本干燥。
以1℃/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60℃,湿球温度维持在39℃,风机低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高温层烟叶主脉完全干燥。
以1℃/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维持在40℃,风机低速运转,稳温25-30小时,使全房烟叶主脉完全干燥。
2.针对上部叶束缚水含量高、蜡质层增厚导致排湿难度增加的问题,宜采用高温周期排湿的方法,加速束缚水转化自由水的速率,促进烟叶快速变黄、顺利定色。
起火后1-3小时,将干湿球温度均升至40℃,风机高速运转,待观察窗上有明显水珠产生,将湿球温度降至36℃;待观察窗完全干燥后,将湿球温度再次升至40℃;观察窗上再次有明显水珠产生,将湿球温度降至36℃。如此反复4-5次,直至全房烟叶发软塌架,保持干球温度不变,湿球温度保持在37℃,风机低速运转,保持20-25小时;待低温层烟叶变黄六七成,且高温层烟叶勾尖卷边,全房烟叶完全发软塌架,阶段结束前8-10小时风机高速运转。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降至36℃,风机高速运转,稳温20-25小时,使全房烟叶黄片青筋,且中层烟叶完全勾尖卷边,低温层烟叶完全软卷筒。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6℃,湿球温度维持在36℃,风机高速运转,稳温15-20小时,使高温层烟叶叶片完全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尖干燥3-5厘米。
以0.3℃/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49℃,湿球温度维持在37℃,风机高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中温层烟叶完全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尖干燥5-8厘米。
以0.5℃/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55℃,湿球温度升至37℃-38℃,风机低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全房烟叶叶片完全干燥,高温层烟叶主脉基本干燥。
以1℃/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60℃,湿球温度维持在39℃,风机低速运转,稳温12-15小时,使高温层烟叶主脉完全干燥。
以1℃/小时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维持在40℃,风机低速运转,稳温25-30小时,使全房烟叶主脉完全干燥。
3.针对后期烤房烤能下降问题,宜采用错峰升温排湿的方式,先计算出烤房群的最大负载,然后分批次装烟,大排湿选择白天进行,夜晚急需排湿的烤房提前协调,避免出现供电事故,导致烘烤长时间中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