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国!喜迎国庆生日快乐蝶变书房的变迁国庆拍张全家福我家的国庆宴星空下的约定火辣辣的日子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3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7

蝶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耿姗姗

在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与变迁。我,一个生于中原腹地郑州、奋斗于首都的游子,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份深深的眷恋--它是虽然淡出人们视野却曾经名响大别山的第一块红色区域,是一个名字里就镌刻着光辉岁月与不屈精神的地方。它叫新县陈店乡(古名柴山保),它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在衣食住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向革命老区倾斜,家乡人的衣食住行变化,如同沉睡的蝶,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脱掉了旧的外壳,展露出崭新的容颜。

从衣的变化看,大部分人的穿着由实用为主到审美多元,由色彩单一到种类多样。而这种蝶变得力于大批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或出境出国接触各地的流行风尚,从而带头在穿戴上融入时尚元素,展现出个性魅力的现象。

在食的变化上,实现了从能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变化。放眼今日,农家饭店已遍及山岭路旁、库区河畔,真可谓是“木柴土罐山泉水,肉食蔬菜巧搭配。亲朋好友常相聚,地锅饭庄陶人醉”。

在住的变化上,过去是青石板路两旁低矮的瓦房,是夏日傍晚老枫树下摇曳的蒲扇与一段段悠长的故事;而今,眼前的景象已悄然蜕变:一幢幢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臭水塘改造成了生态景观,废弃荒地种上了绿树鲜花,曾经“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变成了今天美丽的村庄。

在行的变化上,已由过去的“上山云里钻,下山到河沿;对面能说话,相见走半天”,变为现在的“村村通公路,车辆代步走;出门快便捷,幸福路上游”。

“变”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流通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人们开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再固守于旧的传统观念。

在生产方式上,已从“一季稻一季麦,一直种到头发白”转向“一种二养三加工,吃穿住用不受穷”。现今,农民已经懂得了只有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家庭生产与大市场接轨、与高技术适配,才能发财致富的道理,家家户户开始走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法治观念上,由法治观念淡薄转向遵法学法用法。在外地务工农民已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村民主动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权和民主选举权等,为依法治国在基层实践增添生动注脚。

在科技教育上,已从不懂农业科技转向重视学科技、用科技的观念。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出乡村,接受高等教育,或到国企、外企务工学习先进技术。很多学成归来的青年,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新农村建设上,由“故土难离”转向现代村庄建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村庄布点逐步趋向集中。同时,建设现代村庄使不同村庄的人口聚集一起,加快了农村信息、资金、技术和消费的集聚与共享,有效破除了村民的封闭观念,实现乡村融合发展。

文化惠民显实效。家乡在重视革命红色文化和茶叶文化发展的同时,设置了从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到乡间小路的形式各异的文化站点,让大众可随时随地接近文化、亲近艺术。

山乡民歌民调永不衰。陈店乡是著名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首唱地,这里的人们不仅对唱响革命歌曲驾轻就熟,且对祖先留下的豫声楚韵情有独钟。秉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陈店乡组建起多种民间团队,每到年关或重大庆典日子,都举行唱红歌、跳彩舞、耍狮子、说大鼓书等活动,欢声笑语和锣鼓声响彻云端、震荡山谷。

信息化生活融入百姓家。过去,乡亲们联络主要靠写信、盼邮差。现在,手机、电脑已不再新奇,家乡人正积极参与网络直播,优质视频号层出不穷,各种家乡美景美食通过网络,传遍祖国各地,乃至全球。

从故乡的蝶变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的脉搏,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由点到面的全面进步与提升。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是祖国发展巨轮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它们汇聚成海,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祖国的怀抱中,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