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贾晗韩浩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淮滨县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今年该县60万亩水稻顺利实现颗粒归仓,预计总产量34万吨。其中,芦集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最高单产达1500斤以上,同比增长15%左右。
高产稳产的背后,是淮滨县优化良田筑基、良种挖潜、良法配套、良机提质、良制增效的“五良”高效融合发展的积极实践。“五良”融合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实现了粮食质与量的双重飞跃。
良田筑基
“我们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3000多亩水稻,亩均产量较往年提高了200斤以上。”正大集团淮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淮滨县按照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部署要求,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4.83万亩,涉及芦集乡、期思镇等8个乡镇,坚持“区域谋划、整乡推进”,统筹规划水网、路网、电网、机井等配套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灌溉,实现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良种挖潜
“我们一直和湖南隆平种业公司合作,推广优质一级水稻晶两优534。农民种出来的稻谷卖价高,米厂抢着收购,农民受益、企业增效。”淮滨锦绣江淮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淮滨县不断优化种子主导品种,积极开展种子引进、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晶两优534、兆优5455、荃优1606、桃优香占、信两优1319等优质高产良种,优质品种普及率超过95%,有效带动农户水稻种植增产增效。
良法配套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系统、无人机系统,在全县选取典型田块作为监测点,通过监测数据,可以了解到田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温度、湿度等数据,将数据上报给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组,专家组会制订出相应的方案。”淮滨县淮河生态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涛说,农业大数据帮助他们更科学地呵护水稻,确保丰产丰收。
为深度推行创新示范良法,淮滨县坚持科技和服务双轮驱动,组建技术指导组,分包19个乡镇(街道)常态化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全过程、全环节技术指导;积极打造农情监测站,实时掌握农作物长势等情况,指导农民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适时开展田间管理,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大力实施水稻单产提升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高产高效技术,完成秋粮“一喷三防”作业面积60余万亩,带动全县秋粮单产大面积提升。
良机提质
台头乡何庄村种粮大户谢实营今年种植的1600亩优质水稻已全部烘干入仓,他说:“把‘丰收在田’变为‘丰收到手’,关键在于抢时间、拼速度、见实效。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仅让粮食丰收更高效,还能减少粮食在收割、仓储过程中的损失,减损就是增产。”
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服务新农村”的要求,淮滨县严格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进新型先进农机500余台,成立30支农机检修小分队,为群众检查维修各类农业机械,确保粮食生产一线零故障。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400台/件,补贴资金2100万元,受益农户近900户,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0%。
“秋收期间,我县调配拖拉机358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500台,大型烘干机131台,根据每块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收割时间,统筹农机调度作业;发放农机科普读本1000余册,宣传资料3000份,培训农机手300人次,检修农机具13000台套,增强农机手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粮食安全归仓。”淮滨县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春远说。
良制增效
2021年以来,淮滨县先后投入4500万元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围绕提供农机服务、农资直供、统防统治、粮食烘干仓储、农技培训、农产品展示、保鲜冷链配送等7项服务功能,依托台头、马集、王店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耕、种、管、收、储、销”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
截至目前,淮滨县已培育各级示范社197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7家,单季托管服务面积近50万亩,从事农业服务业的专业农民达上百人。
“作为农业生产大县,淮滨始终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全县全年秋粮面积稳定在77.29万亩,总产稳定在6.8亿斤。通过‘五良’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粮食丰产丰收,也为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新的标杆。”淮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学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