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特色产业 绘就富民画卷智能养猪 种养循环 撑起绿色牧原榜样引领 追光前行人大代表助秋忙图片新闻抢抓农时推进秋播秋种史画丝情交融 让“河洛郎”看见“衣冠南渡”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4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25

智能养猪 种养循环 撑起绿色牧原

关键字:绿色,循环,养猪,智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曹怡然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牧原集团以科技创新引领养殖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集成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产业,推动产业升级,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管理效能,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粪肥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索出一条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路径。

智能养猪降本增效

“装猪数量300头,日龄167天,外伤13处,室内平均温度24.5℃,室内平均湿度68.3%,巡检小车、巡检摄像头在线巡栏中……”10月23日,在内乡县牧原肉食综合体3号养殖楼3层1号后备母猪养殖室外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猪群信息、猪舍温湿度,以及饲喂、通风、喷淋、巡检等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

透过电梯外的玻璃窗记者看到,这栋6层的养殖楼从上到下依次为怀孕舍、泌乳舍、保育舍、育肥舍,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设置栏位、猪群通过楼内电梯进行流转。与传统养猪场不同,在这栋楼房猪舍里很少见到饲养员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环控设备、智能巡检机器、智能饲喂器等各类智能设备。相关养殖负责人告诉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3号养殖楼目前存栏量近4万头,饲养员通过猪舍内的智能监测设备可实时查看猪群的健康状况,猪发烧、咳嗽,出现外伤都可以精准识别。智能饲喂系统则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期为每层楼的猪只调整饲料配方,控制每天的下料量,饲养员在手机端设置完成后,依据猪群营养需求通过外部管链系统输送到猪舍栏位里,实现智能饲喂。

位于内乡县灌涨镇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占地2800亩,总投资50亿元,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于一体,共建有21栋楼房猪舍,满负荷运转情况下年可出栏生猪210万头;综合体内建有年产72万吨的饲料加工线,通过管道直通猪舍。年屠宰生猪210万头肉食品屠宰加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该综合体将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养猪专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智能作业装备等,5大类30余种智能产品的应用覆盖生猪饲料加工、养殖、粪污处理、屠宰等多个板块。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通过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升猪肉品质,为无抗饲养打下基础。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运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综合体占地2800亩,若规划为平铺式养猪,年出栏量大约为40万头;现在的楼房养猪模式,可以达到210万头;楼房猪舍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生猪养殖量是平铺式养猪的5倍,土地使用效率提升了4倍以上;72万吨智能饲料加工厂投资2.8亿元,为常规饲料厂投资的一半,而智能饲喂系统的使用,既节约了饲料和水也节省了人工,一个饲养员平均可以饲养2400头左右的育肥猪,饲养人员减少三分之一;通过无供热猪舍;空气过滤猪舍,降氨除臭;开展沼气供热、沼气发电;利用猪舍屋顶,实现光伏发电。养殖场产生的粪水经过处理后一部分作为水肥还田,一部分加工成有机肥出售,粪肥资源化利用,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牧原集团还同步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化深度管理集团300多家子公司,14万名员工;200多家饲料厂,1100多家养殖场,10个屠宰场。200万套智能设备,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所有数据以小时、天、周、月为周期,让数据时时支撑业务决策和过程纠偏管理,同时支撑绩效考核与评价,将价值延伸至效率、成本、利润上。

变“废”为肥种养循环

霜降时节,内乡县灌涨镇后马村牧原第二十九养殖场附近的农田里,几台大型旋耕机正在进行深翻作业,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与其他农田不同的是,这2000多亩地里都铺设有连通牧原养殖场的水肥管道,待小麦播种后就会上第一遍水肥,随后会根据天气时令和生长状况按需施肥。河南牧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祖坤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内乡县的试验田已达两万亩,同时该集团在全国的1000多家养殖场周边累计铺设管网2689.29万米用于水肥灌溉,替代化肥14.68万吨,有机质提升6.76%。

依托生猪养殖产业,牧原集团探索出田养猪、猪养田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通过资源化利用,将传统养猪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

猪的粪污每天通过管道统一收集,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将产生的沼气、一部分粪水和生产废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场区用电、清洁,其余的处理成水肥通过管道按需还田,猪粪和沼渣经固液分离后进行堆沤发酵,制作有机肥料。养殖20头出栏生猪,所产生的水肥能够满足一亩地一年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也得到提升。

目前,牧原有近300名农艺师、6000名环保运营人员扎根乡村,深耕粪肥替代化肥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打通小麦、玉米、水稻等39种作物水肥资源化利用路径,减少化肥使用,在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的同时,利用牧原水肥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2023年牧原共计服务农田422万亩,开展农技服务32976次,服务村庄38018个,培训农民109.22万人次,替代化肥14.68万吨,助农减投增收352.27元/亩,合计增收14.85亿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