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王钰杰文/图
个人简介
孙天迎,1997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23届鹤壁市商务局定向选调生,2023年9月分配到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孙天迎(左一)在大石岩村为学习团队介绍红馆,讲解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大石岩的山,大石岩的水,大石岩的景色别提有多美,大石岩的老百姓乐得合不上嘴……”11月2日,孙天迎向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介绍说,2016年的大石岩村曾是全县排名倒数的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在8年间不仅完成了脱贫攻坚,更唤起全村干群同心干,成为远近闻名的“五星党支部”“五强村”。
孙天迎作为选调生,2023年来到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这一年里,孙天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汲取大山的力量,感悟太行的磅礴。
护旗脚踏实地访群山
登山是大石岩村开展工作的日常,2023年,26岁的孙天迎初来乍到,首次跟着大石岩村年近六十的村“两委”干部上山,竟然跟不上。
在与村民聊天中,孙天迎知道了当年63岁的徐光书记回村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遍全村13个山头,挨家挨户访贫问苦,了解村民需求,确定全村的发展思路。
一进入大石岩村,最明显的标志是每个山头上的一面面红旗,那么高的山怎么爬上去,风吹日晒的怎么维护?孙天迎心中很是疑惑。
“水洲哥,你啥时上山换红旗的时候带上我呗,我帮你拿东西。”村干部孔水洲一直负责山上红旗的维护,基本3个月就要上去一趟。
“当年为了鼓舞士气,激发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决心,村里的老党员等自发把旗杆扛到山上,让全村人一抬头就能看见红旗飘扬,后来他们年纪大了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身上。”一路上孔水洲手握镰刀披荆斩棘,在树丛中开出一条登山的路,孙天迎跟在后面手脚并用,切身感受到了山区的交通不便、出行之难。
经过3个小时,终于到达山顶,降旗、换旗、升旗,孙天迎第一次在山顶上看到升旗仪式,条件十分简陋但又如此神圣。“天迎,你是咱村第三个和我一起爬上山换旗的人。”“水洲哥,以后上山你都带上我,我也要和你一起换旗。”
看着门前的大山由绿变黄,从白雪皑皑变成郁郁葱葱,孙天迎在短短一年间同这座朝夕相处的大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大山的雄厚、山里人的淳朴和不服输,值得我终身学习。”
红馆言传身教做传承
“徐书记,咱们村怎么这么多红色场馆?”孙天迎好奇地问道。红馆、红街、红色大道、红色长征路等是大石岩的鲜亮名片。
“之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皮定均将军曾在红山阻击过敌人。新中国成立后咱们村也涌现过大批参军青年、省级劳模等,对党的感情很深,后来就把红色研学作为村里的发展方向。”徐光说。
大石岩村经常有团队来研学交流,徐光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也会给他们授课,孙天迎耳濡目染,深受感动。他在红馆中不断温习党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在红街里用图片生动讲述百余年的历史性事件,在红色大道旁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决定性意义,在红色长征路上体悟红军的艰难与不易。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石岩村,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孙天迎,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村的情况……”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孙天迎也开始分担村里的接待讲解工作,从第一次的磕磕绊绊到现在信手拈来,从党的一大13名代表到党的二十大全国9671万名党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他不断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寻常百姓家。
“红色大道是灾后重建过程中,利用道路挡墙绘制的浮雕图。红街曾是我们村最脏乱差的一条街,后来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变得干净整洁,我们受墙上老婚姻法宣传标语的启发,萌生了用图片展示党的光辉历程这一想法。”孙天迎说,这条红色长征路他和孔水洲爬了近100趟,为节约资金办更多的事,经常自费换旗、修补、捡垃圾,白天忙完日常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维护,就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更多人了解长征,知道我们党的光辉历程。
菌菇发展成果献百姓
“怎样能让村里富起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孙天迎经常听村干部杨义清念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
“天迎,你帮我查一下榆黄菇长什么样?在山里好种不?”徐光书记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问道。村里大多是老年人、残疾人等半劳动力,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项目至关重要。孙天迎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了解行业状况、请教种植大户等,认为菌菇种植很适合大石岩村的情况。
“徐书记,我先订50棒试试。”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孙天迎决定先探索经验。刚开始缺乏经验,孙天迎生怕缺水,导致一些菌棒腐烂,生长出的菌菇被水浸泡变质。后来菌菇长得太大,不知道何时采摘,导致菌菇长得过老,菌柄纤维增多影响口感……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种菌菇的人越来越多。孙天迎也积极同附近饭店、大型商超对接,确保鲜菇干菇销路顺畅,种出来的榆黄菇有收益,让乡亲们尝到发展的甜头。
“既然榆黄菇能在村里生长,那灵芝等菌草应该也可以生长,在灵山辖区种灵芝,产品也有话题度。”孙天迎又在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