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民生解群众急难愁盼绿色发展  塑名优农业品牌图片新闻无中生有台前“羽”众不同 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 中央专项投资共90.5亿元已提前下达推出五项举措 88名女农民参加一刻钟解决难题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6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0

绿色发展 塑名优农业品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卫娟石少华刘淑改

11月15日,踏着浓雾和淅沥的冬雨,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走进宝丰县的乡野田间,探寻该县农业特色产业。

从3000余亩的秋月梨种植基地,到大棚林立的珍稀菌产业园区,再到旌旗招展的翟集米醋酿造作坊,宝丰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生产格局令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宝丰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叫响农产品品牌,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宝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牛广军说。

截至目前,宝丰县绿色食品总数达37个。宝丰梨、小米醋、羊肚菌等1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豫猪壹号”生猪、“冯异”米醋、“溢红”花椒等优质农产品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该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贫瘠荒地种出富硒梨

一片碎石块密布的贫瘠荒岭地变成“花果山”需要多久?宝丰县欣荣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金亮用10年时间书写答案。

雨后微凉。在位于商酒务镇韩庄村的虎狼爬岭上,54岁的赵金亮气定神闲地走在小道上,眼前依次而过的一棵棵梨树,如同一个个昂首挺胸的士兵,正在接受着他的“检阅”。

“今年秋月梨喜获丰收,产量翻番,每亩达6000多斤。”赵金亮透出赞许的目光。

2014年,“煤老板”赵金亮“逐绿”而行,选择发展林果业,把根扎在了荒凉的虎狼爬岭上。虎狼爬岭,因古时虎狼横行人烟稀少而得名。这里不仅常年干旱,而且满山碎石,种庄稼靠天收。

投资150余万元、流转山地300余亩……赵金亮铆足了劲,将虎狼爬岭当成了试验田,把梨树、柿树、枣树等种满了坡坡岭岭。

不知道种啥好,就敢大投资?其实,赵金亮心里有底气:“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经化验土壤富含硒元素,地下水丰富,是种植果树的宝地!”

经过三年试种,秋月梨因汁多味甜、清香爽口脱颖而出,赵金亮伐掉柿树、枣树等,把梨树种满了坡岭。

使用生物肥、给梨树“喂”牛奶、人工除虫除草……在赵金亮的精心呵护下,富硒地上的秋月梨长出了好品质,不仅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而且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第二十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诸多“名头”,一时间,“虎狼爬岭”品牌享誉省内外。

除了对品质的坚守,赵金亮还深知握指成拳的道理。为此,他把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辐射带动周边40余家农户种植秋月梨,仅虎狼爬岭就达3000余亩。

如今的虎狼爬岭,春有花、秋有果,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秋月梨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乡村振兴要产业先行。下一步,我要继续加大投入,打造万亩虎狼爬岭梨基地,带动更多群众鼓起钱袋子。”谈及未来,赵金亮信心满满。

北方土地长出珍稀菌

眼下正是种植羊肚菌的大好时节。周庄镇周庄村珍稀菌生产基地里,种植大户李群峰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羊肚菌。

“我种植羊肚菌4年了,每亩净收益3万~5万元,今年我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李群峰自信地说。

在宝丰县,像李群峰这样的菇农不在少数。

近年来,该县把珍稀菌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大力培育珍稀菌产业发展。2023年,该县珍稀菌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产值达5亿多元。

众所周知,珍稀菌大多生长在南方大山里,而宝丰地处中原,并不具备地理环境优势。那么,这些珍稀菌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来到宝丰的?

“平顶山地区有种植菌菇的传统,但相比周边县市,我们发展普通菌类不占优势。”宝丰县弘亚菌业董事长曼永峰介绍,2017年,公司决定独辟蹊径,探索发展珍稀菌。

通过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几年来,宝丰县弘亚菌业陆续“驯化”了羊肚菌、鸡枞菌、竹荪、金耳、果味菇、松茸、灵芝等20多个知名珍稀菌品种。

引得来,还要种得下。“我们按照‘统一提供生产设施、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承担水电费、统一回收产品’的‘五统一’模式,构建起了企业、股份制合作社、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助推珍稀菌产业发展。”曼永峰说。

为叫响珍稀菌富民产业,宝丰县还打造了珍稀菌“一园六区”,由该县农科所牵头承办省级和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邀请食用菌界知名专家、学者,为宝丰县珍稀菌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并成立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种植基地开展服务。

在龙头企业带动和政府扶持下,宝丰县珍稀菌产业持续裂变式、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拥有珍稀菌高标准大棚2000余座、现代化育菇智慧方舱30座,年产鲜菇6000吨以上。当地珍稀菌面积大、品类多,栽培技术处于引领全省地位,享有“中原珍稀食用菌生产强县”“食(药)用菌重点主产区”等诸多美誉。

非遗老作坊酿出米醋好味道

“翟集米醋兴于汉,盛于明清,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位于李庄乡的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内,该县冯异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浩兴致勃勃地为郑州的客人介绍翟集米醋的历史。

“我平时比较喜欢吃醋,但咱河南省内也有这么好的醋,我还是第一次了解。”郑州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前不久,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首批“豫农优品”商标及标识使用人名录中,冯异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冯异”米醋名列其中。“这真是‘醋香也怕巷子深’啊。”王浩笑着说。

除了悠久的制醋历史,翟集米醋始终遵循古法纯手工工艺酿造技术,以优质小米、大麦、豌豆为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加工,加工而成的米醋具有醇厚素和、清香爽口、体态澄清、色泽鲜亮、久储不坏的特点,经常食用能健脾胃、助消化、舒筋活络等。

在体验中心的展架上,包装各异的米醋整齐排列。“我们目前开发有调味、养生、饮品三大系列15个单品。”王浩介绍,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公司在风味、品种和营销上创新,销售渠道从线下扩展到电商、直播等线上,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翟集米醋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成立醋业协会、建设米醋产业园、开展研学品鉴活动……近年来,宝丰县不断整合醋业资源,成功创建为“河南省小米醋文化之乡”,翟集米醋的名片越擦越亮。截至目前,仅李庄乡就有大小醋酿企业和作坊112家,米醋年产量约5500吨,年产值达6500万元。

一个以醋为主、三产融合、群体发展、文化厚重的“中原醋都”初具雏形,有醋可品、有技可传、有文可道、有景可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宝丰小米醋文化现象,宝丰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小米醋生产集聚区和活态保护传承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