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 助创“文明幸福星”双联双促 选好用好优秀干部筑巢留凤 让人才安居乐业从“书页”到“田野”图片新闻联合党委兴产业丹参种植助民富“微网实格”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04

从“书页”到“田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廖萍文/图

张红伟(右一)与该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一起在坡刘村做医保政策宣传志愿服务

个人简介

张红伟,中共党员,1999年出生于南阳市,大学本科学历。2022年通过河南省选调生考试,扎根于邓州市夏集镇坡刘村,担任坡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小张,你帮我瞅瞅,这个医保咋缴费?我摸索了半天,一直弄不成。”

“刘叔,您别着急,我来帮您。”11月29日,在邓州市夏集镇坡刘村,张红伟正向村民解疑释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走出学校的大门,张红伟选择扎根基层成为一名选调生,寒来暑往,与坡刘村邂逅的两年多时间里,她从懵懂学生到多面手的基层干部,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工作上的“行家里手”,真正地从“书页”走到了“田野”。

摆正位置 做好“小学生”

“基层工作可不是清闲差事,离开校园,奔赴基层一线,没听过、没做过、不了解成了我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特别是在向群众解读政策,让他们了解工作的重要性时,大爷们的一句‘俺不懂’让我顿时手足无措。”回忆起刚开始工作时的尴尬无措,张红伟多了几分坦然。初入乡村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她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不足,害怕被群众嘲笑,对相关政策不熟悉,恐慌自己的本领不够。为此,张红伟始终怀揣“空杯”心态,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基层事务,主动向前辈、群众拜师,学习老同志处理事务的技巧,向群众“讨要”方法;她时常跟随镇、村干部一起走访入户,看他们如何了解群众诉求,如何宣传讲解政策,如何处理矛盾纠纷,如何帮助困难群众申请补贴、改善生活。在村头巷尾的一次次攀谈,活动现场的一次次请教,让她去除冗余、抓住核心,面对基层工作的“风吹浪打”,不再是“热锅上的蚂蚁”,而是练就了一副能挑重担子的铁肩膀。

攻坚克难 勇当“排头兵”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基层工作,落脚在“实干”。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类型单一等问题,张红伟牵好党建引领这一“牛鼻子”,协助村“两委”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运用土地流转、项目投资和土地入股的发展模式,协调邓州市国控公司、农发行合作实施乡村振兴项目,集中流转土地。同时,张红伟往来穿梭于田间地头、灶头炕头,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给群众做政策宣传。面对她一次次的耐心讲解、贴心服务,村民们从刚开始“没必要、瞎胡闹、晕折腾”的误解,渐渐转变为“原来是这样”“大好事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解。经过她与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流转1200亩土地,重点发展茅台酒用粮、鱼菜共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带动50余户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3万元,实现了企业、村民、集体的互利共赢。

笃行实干 成为“多面手”

作为基层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掏出心窝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张红伟深知这一点,也在认真地践行着。

为确保村内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她协助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帮助在家老人顺利认证;为实现道路畅通、村民出行方便,她协助村“两委”申请在村主干道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为改善民生、建设美丽村庄,她协助村“两委”干部种植1.5万棵桃树和6000棵广玉兰树;为保障降雨前夕小麦抢收工作顺利进行,她协调收割机、运输车辆成功打好夏收“保卫战”……四季流转、斗转星移,无论是深夜中的长明灯火,还是田野间的汗水泪水,抑或是巷子里的泥泞脚步,无一不是张红伟始终恪守本心,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化成了与乡亲们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砥砺奋进,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基层的‘田野’上闪闪发光。”张红伟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