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清水出淅川为农产品搭建通向市场的“鹊桥”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抢抓冬前窗口期推动小麦控旺促弱转壮 牢牢把握明年夏粮丰收主动权河南“村BA”将在新安角逐总冠军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商城为民营经济解忧纾困从工厂化制棒到基地出菇一条龙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8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10

一库清水出淅川

编者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通水十载,优质的丹江水,随着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奔流,惠及千家万户。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他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近年来,淅川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肩负起“渠首”担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把生态保护与富民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持续加大水源涵养、加强生态保护、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环保工业、生态林果、文旅产业,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筑牢水质安全屏障,走出一条水源地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每一滴奔流的“南水”,承载的是渠首淅川“守好一库碧水”的决心和担当,折射出淅川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康帆杨振辉

大雪节气已过,记者踏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在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处,感受青山逶迤、绿波荡漾、水天一色的雄伟壮阔。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2014年12月12日,一库清水自此出陶岔、飞渡槽,跋涉1432公里,润泽北方大地。通水10年来,累计调水超6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4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整治网箱养鱼确保清水北送

“老房子全在水下,从1958年修丹江口水库开始,我们村搬5次了!”12月7日,在淅川县老城镇险峰村,一排排整齐的移民避险解困房屋与不远处的丹江口水库相映成趣,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洪超站在自家院子里,指着不远处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库介绍。

险峰村位于丹江口水库西岸,背靠岵山、面朝丹江。外迁移民、内安移民、老移民、新移民,各类的移民在这个村里都能找到。像险峰这样的村子,在淅川县并不是个例。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和全国移民大县。自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1958年9月丹江口大坝开工,到2011年年底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结束,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移民36.8万人。目前,全县仍有移民8.27万人。

“一搬穷三年!四十五里顺阳川,全淹了!”李洪超感慨地说,在他眼里,先辈生活的这片故土肥得“冒油”,随着一次次的水进人退,肥沃的良田被淹没。

资料显示,1973年,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后,淅川先后有506平方公里土地、17个集镇、41.6万亩优质良田、548.7公里公路、36家企业被淹,静态损失近100个亿,淹没指标居库区两省五县市之首。大多库区干线公路变成断头路,库区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长期依赖荒坡地、石窝地从事传统农业耕作,生产生活困难。

为改善丹江口库区群众生活,20世纪末,淅川县制定了“百里万箱下丹江”的发展目标,网箱养鱼技术全面铺开,库区发展网箱养鱼5万多箱,涉及养殖渔民8000余户、2.8万人,产值15.8亿元。网箱养鱼成为库区失地农民的主要产业,村民日子明显好转。

“网箱养鱼在促进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集中投放的饵料也给丹江口水库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淅川县水产中心工作人员刘红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全面整治网箱养鱼势在必行。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从2003年起,淅川县在国家有关奖补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县财政每年减收3.5亿元,1.9万名工人下岗失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600余家养殖户,综合损失达8亿多元。

做好“加减法”织密治污网

“沟渠干净整洁,河道通畅,岸上还有集体产业,得劲!”在荆紫关镇药王庙村小流域治理现场,清洁水面、清理淤泥、种植药材……一个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治理模式,引得周边居民连连点赞。

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淅川县将小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生态沟渠、生物隔离带,安装物理杀虫灯、害虫诱捕器等,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富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近年来,当地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73平方公里,有效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和养分流失。

“经过粉碎浸润、蒸汽高温灭菌、接种发酵、固液分离等流程后,秸秆就变成了生物有机肥。”在淅川县九重镇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广正指着一袋袋摆放整齐的有机肥介绍。目前,该企业年秸秆处理能力3.5万吨,年产有机肥3万吨,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

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淅川县有效推广测土配方、严控化肥农药使用,建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质量可追溯基地45个,林果产业有机肥使用占比超过80%,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20吨、减少纯氮用量4000吨。

与此同时,累计投入12.5亿元,先后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建设污水管网410公里,日处理能力达8.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12座、垃圾转运站35座,日处理能力达500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9处,基本实现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

在库区周边,做足“减法”,不断减少面源污染;在水库内,则做好“加法”,打造一套“水陆空”立体监测防治体系,守好一库碧水。

在高空,有卫星遥感监测,在库区四周及2616平方公里汇水区,利用高分北斗系统,建立电子围挡,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在水面,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库区违建16.8万平方米,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在库岸,8000余名清漂、护水、护林员队伍组成网格化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健全长效机制联动保护丹江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一半在淅川境内,丹江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全部在淅川境内,96%的二级保护区和99%的准保护区均在淅川境内,且与湖北、陕西犬牙交错,库岸线长,水系复杂。

面对错综复杂的流域管理难题,淅川县不断完善“河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出台《淅川县河湖管理办法(试行)》等11项制度,为水质保护提供坚实保障。

“过去,库区管理事项多、涉及部门多,还存在管理事项交叉。”淅川县政府党组成员、库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赵红伟坦言。为此,淅川县综合生态环境、林业等7个职能部门144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成立库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统筹协调库区综合执法及水质保护工作。

“聚焦水资源保护工作,我们加强部门及区域联防联控,实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林长’联防联控机制和‘三省四联机制’,定期开展演练。”淅川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农说。

淅川县建立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经营性餐饮等6类104个环境风险源台账,联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化工、水利等领域专家,对照台账现场核查,预防处理涉河环境问题,形成河流管护信息闭环、工作闭环、责任闭环,共同守好一库碧水。

聚焦跨行政区域的涉河环境问题,淅川县与陕西省、湖北省的有关县(区)建立了“三省四联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联合巡河,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和三省跨界河流合作治理微信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联动执法。今年以来,沿库豫鄂陕三地共开展联合巡查10余次,常态化进行巡查150余次,有效提升了河道管护能力。

同时,淅川县还健全完善应急机制,建强应急队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在全县设置4个应急物资仓库,备齐应急物资,编制完善丹江、淇河等11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风险点、处置点等基础信息清单,形成应急指挥“一张图”,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如今,淅川丹江口水库5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023年,丹江口水库Ⅰ类水质天数达335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