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丰硕成果跑赢春天引领发展图片新闻把群众烦心事当成上心事小提琴奏响确山乡村振兴强音一库清水美淅川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8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11

小提琴奏响确山乡村振兴强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课题组

12月9日,在确山县竹沟镇小提琴产业园,工人师傅经过下料、做板、合琴,一把提琴初具雏形;装头、细磨、上漆,手工提琴变装完成;晾干、装配、调试,经过1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一把把手工提琴从确山被发往世界各地。

2021年11月,确山县被中国乐器协会认定为“小提琴之乡”。这里,山水相依,琴瑟和鸣,确山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魂完美融合。每一把确山小提琴都是工匠们精心打磨的艺术品。选材、雕刻、打磨、上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对音乐的敬畏与热爱。

精湛的加工技艺和匠人们的不懈追求,让确山提琴响彻世界。目前,确山县共开办制琴相关企业150余家,拥有30个系列、400多种型号,年产小提琴30万把,出口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全国80%以上的中高端提琴,都是在确山手工制造。

落脚北京

竹沟农民丢下锄头拿琴头

从放牛娃到制琴师,这条人生路,55岁的王金堂已走了39年。

王金堂出生在确山县竹沟镇,家中兄弟6人,早年间,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世纪80年代,16岁的王金堂打定主意外出闯荡。他坐上火车,一路向北,最终在北京落脚。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金堂遇到一家工艺美术厂招聘临时工,不仅能学习制作工艺小提琴,还管一日三餐。他随即报了名,之后,踏踏实实跟着师傅学,一年后就当上了车间负责人,月工资700多元。

出人意料的是,王金堂不久后就辞去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来到一家提琴作坊当学徒--这源于一场小提琴演奏会,动听的曲调让他着迷,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一定要学会制作能演奏的提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学习,王金堂掌握了制琴的关键技术,打算独自创业。

没本钱、没材料、没工具,白手起家建琴坊,谈何容易?王金堂白天打零工、卖煎饼,晚上继续钻研制琴。他动员老乡当工人,四处奔走找投资,1990年,王金堂终于同一家木材厂谈拢,合作开办一家琴坊。此后,王金堂的制琴生意越做越好,他带出来的许多工人也陆续建起了自己的琴坊。

与王金堂的创业时间相近,确山农民李建明通过亲戚介绍,也来到北京的提琴作坊当学徒。他踏实肯干,学得一身好手艺。到2014年,李建明创办的提琴厂年销售额已达3000多万元,产品以出口为主。

亲戚传亲戚,老乡带老乡,一批批确山农民来到北京学制琴。到2010年,从业者近1000人,在制琴行业叫响了“确山师傅”的名头。

筑凤引巢

琴坊老板返乡抱团谋发展

李建明介绍,在北京刚起步那几年,一些同行在市场竞争中相互压价,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率相对较低。在他的组织下,在北京的河南籍制琴师成立了北京(确山)商会,抱团发展。确山制琴师在北京的优异表现,吸引着家乡人关注的目光。

家乡也盼着游子“雁归来”。2013年起,确山县及各乡镇领导干部多次到北京看望制琴老乡,希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确山县副县长刘冬梅,时任竹沟镇党委书记,她当时就多次到北京动员制琴师返乡创业。

很快,确山县政府与在北京确山籍人士创办的提琴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整体迁移入驻县产业集聚区,共同打造确山县提琴产业园。

2015年年底,王金堂、李建明等进驻确山县提琴产业园。园内,整齐的厂房、笔直的道路及产业园工作人员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他们心里踏实了不少。随着县里承诺的政策一项项落地,他们不再迟疑,除留下销售人员外,将大部分生产车间转到确山。

据了解,建成后的确山县提琴产业园用地600亩,总投资5.6亿元。在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生产大楼里,记者看到,各种提琴产品成排悬挂,煞是壮观;车间内,工人们全神贯注,正在精心手工打磨提琴。

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为返乡创业者树立了样板,60多名在北京的确山籍制琴师陆续返乡。16家制琴和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生产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贝斯等30多个系列、400多种型号的产品及配件。

异曲同工

城乡联动精益求精创品牌

返乡创业,怎么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建明、王金堂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李建明青睐规模化、标准化工厂。他成立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请来懂经营、会管理的郭新社担任公司总经理,梳理、完善提琴制作工序,分派工作任务,制定绩效考核办法。

下料、做板、合琴、随形镶线、起凹圆棱、装琴头、细磨、上漆、装配、调试……工厂细分生产流程,设置了12个车间。“工人每天按时打卡,按工序计件领工资。”郭新社说。

走进一个个生产单元,工人、质检员、车间主管各司其职,严格把关。装配车间里,一名女工在立音柱、修琴码。这是一个精细活,只见她小心翼翼,反复衡量琴码的位置、码脚的厚度,最终仔细固定下来。

“虽然是手工制琴,但我们的工厂已具备规模化、标准化优势。”郭新社说,经过几年发展,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数量从70名增加到200多名,提琴年产量超过5万把,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提琴的市场价格日渐看涨。

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固然好,但王金堂有自己的想法:“从手工制琴历史来看,作坊里应该更能出精品。”

“作坊产量小,可以精心打磨,满足个性化需求。”王金堂说。在保持传统音色的同时,王金堂还对提琴进行电声化改造,并着力让提琴外表色彩更现代、操作更简便、舞台呈现效果更好。在他看来,作坊“船小好调头”,利于创新。王金堂还有远期规划:打造“大师工坊”,“甚至一个月就做一把琴,走高端、卖高价”。

着眼长远

政府扶持倾力打造专业村

“无论工厂还是工坊,关键是要高质量发展。”确山县县长蒋贵印说。确山县培育了手工制琴产业,年产提琴数量不少,但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大部分产品按订单生产,批量走货,在国外贴牌销售,利润大头被中间商赚走。

为打造本土品牌,2020年,确山县主导注册了“竹沟·德韵”提琴国际商标,成立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王金堂被推举为会长。针对品牌不响、人才不足等问题,协会制定了5年工作计划,争取县里专项资金,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经营能力、制琴水平和文化素养。

为破解提琴销售难题,确山县成立了跨境电商公司,提供进出口备案、出口退税等服务。确山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红色琴音贷”“惠乐贷”产品,对制琴师最高放贷50万元,对制琴公司最高放贷3000万元。

确山县眼下正在筹划竹沟镇提琴文化产业园项目,目标是打造提琴特色小镇,厚植产业优势。

提琴文化产业园坐落在小王庄村附近,从设计方案看,所有建筑依形就势,俯瞰像一把大提琴。文旅区,展示提琴文化,兼备文娱表演;工坊区,以中式四合院为主体,是提琴制作大师的工作室;配套区,依托周边村落发展乡村旅游。

看到这个规划,王金堂欣喜不已:“当年我们外出闯荡谋出路,现在身边就有广阔的创业天地,我觉得自己能再干30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愿意在乡村实现梦想的返乡创业能人,日渐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打好亲情牌,搭好创业台,返乡创业者一定能够大显身手。

今天的确山,不仅在做强做精小提琴制造,也正向新产业不断迈步。在确山未来发展的规划里,不仅要奏响产城融合的协奏曲,更要拉响人民更加富裕的变奏曲。

(策划:孙德中  统筹:柯杨谢建晓执笔:秦小玲刘攀黄华王新立李璞)

等待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提琴  李璞摄

专家点评

文化均衡可及助力产业再发展

□省委党校综合研究部刘攀

确山县竹沟镇被誉为“提琴之乡”,各种提琴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年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

走进竹沟,村居民建青砖黛瓦,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工厂琴坊乐声和鸣、井然有序,与红色文化相映生辉。提琴产业在提升村民审美品位、生态意识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结构、社会文化以及治理方式的转变。这个昔日的传统农业村镇,正突破固有的城镇梯度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属于乡村的自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当前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乡村产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确山提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乡村中培育经济内生动力,需要为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提供更多反哺和外力支持,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治理体制。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提琴产业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毋庸讳言,囿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素质等因素,乡村产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基于提琴产业较强的文化属性,在新的发展阶段,或要更多考虑本土文化培植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互促等问题,这抑或非县乡政府能够为之。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再次发展的必要条件。

亲历者说

最大限度拉长小提琴生产链

□确山县竹沟镇党委书记张宏艺

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皇后”,是一个以优雅著称的西洋乐器。曾经,大别山革命老区确山县的老百姓,没有几个人认识乐器,更别说是“乐器皇后”小提琴。

20世纪80年代,竹沟镇的一批农民丢下锄头到北京的提琴厂打工,凭借着诚信踏实、工艺精良,他们从学徒干到制琴师,有些还当上了老板。2015年,确山县规划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提琴产业园,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帮扶,吸引众多制琴师先后返乡创业。

2018年,竹沟镇政府出资,从平顶山学院聘请专业提琴教师,在竹沟镇中心小学、竹沟初级中学、竹沟思源学校开设提琴特色班,培养学生近200名。同时,又成立了竹沟镇提琴室内弦乐团,目前有演职人员近20人,竹沟镇政府为乐团演职人员协调经费用于购买演出服装、相关设备等。如今的竹沟人精气神十足,竹沟处处琴声飞扬。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提琴制作技艺,竹沟镇正规划打造一座既有竹沟特色又极具产业特征的提琴文化园,将其作为竹沟提琴产业与国际对接的窗口。提琴文化园建成后,将积极引资兴建生产小提琴配件的生产线,如琴弓、琴码、肩托、琴弦及相关五金件等,最大限度拉长小提琴生产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